以“测”问需 先“评”后训
西海岸新区将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引入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推动精准选人育人

年轻干部在行政审批大厅“异地通办”专窗开展服务实训。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龙鸣朔
“以前参加培训时,基本是安排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这次培训不同,先组织了入学选拔测评,为我们反馈了个人测评报告,不仅让我们认清了自己‘缺什么’,组织上也明确了应该为我们‘补什么’,因此,这次培训安排的课程都是我们急需紧缺的。”近日,参加西海岸新区年轻干部成长训练营集训后,王静仍意犹未尽。
为改变传统的“点将式”“漫灌式”干部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今年以来,新区抓住学为所需、因材施教这一关键,将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引入对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中,通过精准识人知人,推动精准选人育人。
精准画像
甄选年轻干部“潜力股”
新区从全区“40岁以下区管干部”“35岁以下中层干部”“30岁以下青年干部”三类群体中筛选397人作为测评对象,采用了“1+N”的测评矩阵,即“1套思维能力测评”和“N个差异化发展潜力测评”,全方位测评干部素质潜能。其中,“思维能力测评”重点测评干部发现、分析、应用各类信息的领悟力和判断力,“发展潜力测评”则是评估干部的胜任力潜质、团队角色、管理风格、决策风格等工作行为表现。
“测评通过缜密逻辑设计、网状交叉验证、后台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测评对象的有效性作答进行评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面试、调查问卷在数据真实性方面的短板,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干部的真实成长需求,为实施定制教学、系统培养提供数据参考。”工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乔路介绍,“我们围绕干部‘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和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对干部能力的实际需求,分层次系统搭建了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青岛西海岸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引进国内外权威、成熟、高端的人才测评体系库,外聘领域专家和高校教授,筛选更符合领导干部的测评工具,从气质类型、能力素养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勾勒干部立体‘画像’,帮助我们了解干部‘冰山’下的隐性动机和性格特质,实现针对性培养。”
精准培育
调配年轻干部成长“营养餐”
根据前期测评结果,新区共甄选出发展潜力大、学习能力强、工作主动性高的106名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围绕测评中发现的干部能力短板的共性问题,动态化、差异化制定培训培养方案,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准性。
在配置课程时,全面分析运用年轻干部的测评结果,围绕知识更新、能力塑造、思维重构和习惯养成,联合专业培训机构研发定制涵盖8大能力维度、46项知识技能的3年递进式课程体系,定向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担任“成长导师”。
同时,建立“年集训、月研学、日分享”常态化学习机制,创新跟学、述学、练学、比学“四学”活动载体,搭建“揭榜挂帅”大调研、“政企村社”大交流、“走进一线”大服务等实践平台,推动年轻干部“学中干、干中学”。
精准评估
开展年轻干部成长“体检”
培训不是为了让干部镀金,而是为了真正学以致用。新区对所有参与培训干部建立培训纪实档案,将参训干部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培训成绩等及时记入档案,为今后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提供依据,为干部参加培训定好“标尺”、拧紧“螺丝”、上满“发条”。
同时,新区鼓励培训“学员”当好“导师”,转化学习成果。鼓励学员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与党员干部群众分享培训中的收获、思考、计划和行动,推动培训效果的“二次连动”,做实培训的“后半篇文章”。
另外,工委组织部还将人才测评工具常态化运用到干部培训成效评估中,建立年轻干部跟踪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我们针对重点培养对象每半年开展一次跟踪评估、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全面考察年轻干部思想倾向、作风建设和能力素质,重点考察年轻干部关键能力短板的进步速度和工作实绩。”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海舰介绍,对于已经参加过培训的重点培养对象并不是“一劳永逸”,针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优进拙出、动态管理,并根据结果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和师资配备,确保学为所用、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