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以改革促发展,打造“博爱之城”新名片

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


   2021年6月,“山海情深·爱心汇聚”红十字主题雕塑在城市阳台景区落成。
  近年来,新区红十字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新区红十字事业更高质量发展。2019年,新区红十字会被表彰为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是山东省近12年来唯一受到全国表彰的红十字会。
  深化改革变机制,开创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是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形成协同推进新格局。积极推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全区党建总体布局和考评,以党建带会建。目前,所有镇街、村居和1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成立基层红十字会。新区红十字会被确定为省、市两级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单位,19个社区列入省红十字会城市社区博爱家园示范点,全市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新区召开。二是改革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展现守望相助新担当。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项目纳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体系和扶持项目,将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全区应急队伍管理体系。先后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河南水灾救援等任务。2022年4月,9名队员编入“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支援上海疫情防控。“‘红十字’急难险重勇担当”获评全区十件文明好事,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就红十字救灾救援工作分别作出肯定性批示。三是改革社会参与激励机制,呈现众人拾柴新气象。将市民参与红十字事业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加分项,在全国率先将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人和红十字救护员现场施救成功行为纳入见义勇为表彰,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器官角膜捐献者家庭褒奖慰问机制,增强群众对红十字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团体会员发展到56家,个人会员和志愿者分别发展到1万余人,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27例。2020年以来,发动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河南水灾赈灾等社会捐赠17000余笔共计1600余万元;5.7万人次参与全国首届“5·8人道公益日”网络众筹活动,募集资金61万余元,参与人数和筹资额超过省内14个地级市。
  奋发有为再出发,推动红十字会改革走深走实。新区红十字会将以深入贯彻落实总会、省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为契机,重点在以下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改革举措。一是深化红十字事业领导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机制,以党建引领红建,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红十字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使其成为基层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二是深化红十字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完善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制度。在大力发展红十字会会员、健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基础上,筹备召开新区红十字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治理结构。提高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理事、常务理事中来自社会各领域、基层一线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红十字工作的群众性。三是深化红十字备灾救灾应急体系改革。将红十字备灾救灾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安全建设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红十字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筹建青岛市红十字备灾救护(西海岸)中心,规划建设全国一流的备灾救灾和人道救助物资储备库、生命安全体验馆、应急救护培训室和红十字历史文化馆等,争取作为市、区两级红十字备灾救护中心和山东省红十字会备灾救护中心胶东地区分中心。四是深化红十字事业社会参与激励机制改革。将红十字精神作为城市精神予以涵养培育。争取将弘扬和培育红十字精神纳入新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红十字历史(清廉新区·阳光红十字)文化馆,打造“博爱之城”城市新名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