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好生态,扮靓新珠海
珠海街道开展打造美丽宜居新环境百日攻坚,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本报记者董梅雪
“夏天到了,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都会来长安河走走。”近日,珠海街道王戈庄社区居民刘金英告诉记者,眼前这条水清岸绿的长安河,成了附近居民的生态家园。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今年以来,珠海街道聚焦生态环保薄弱环节,扎实做好露天禁烧、重点区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不断补齐辖区生态短板。
>>改善水质<<
让河流更清澈
“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化!”以前部分农村群众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圾只要扔到沟边洼地、污水流入河塘沟渠就行,日积月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
以风河为例。风河从珠海街道区域流过,水质好坏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今年上半年,珠海街道从沟渠治理着手,对风河、挪庄河等上游的沟渠逐段进行清理整治。街道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负责人现场督办,投资12万余元,租用机械清理垃圾、杂草等。目前,风河珠海街道段的沟渠内水体清澈见底,面貌大为改观。
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水污染隐患,珠海街道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水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相关村投资13余万元,完成垃圾清运35车,治理排水沟650余米,封堵养殖户外排口30余个。此外,街道还成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专班,对16个网格村生活污水排放进行工程改造,主管网已铺设完毕,11个网格村路面修复39000平方米,建设末端处理模块11处,泵站7处,农村生活污水横流、漫溢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露天禁烧<<
提升辖区“气质”
为确保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珠海街道以露天禁烧为切入点,重宣传,严管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据了解,“一烧了之”是许多农村群众处理秸秆的直接方式,为改变这种情况,珠海街道通过播放广播等方式,开展环保法规和禁烧政策宣传。6月份,街道共发放露天禁烧告知书1万余份,悬挂横幅63条,并租用一辆宣传车巡回宣传,确保今夏麦收时节未出现一处火点。
今年,街道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珠海街道农作物秸秆、垃圾等露天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6个规范性文件,实行网格化管理和严格考核奖惩,抓实宣传、管控、处罚等环节,实现了“零问题、零通报”,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美化环境<<
扮靓宜居村社
6月份以来,珠海街道开展了“老城焕新颜、美丽新珠海”打造美丽宜居新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擦亮群众幸福生活底色,打造“老城底片、新城色彩”的新珠海。
石人泊网格是珠海街道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村庄,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石人泊网格加强了村庄生态环境的改造提升。“我们建立了环保护林巡逻队,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这片山山水水。”石人泊网格党支部书记刘传龙介绍说。
据了解,石人泊网格对护绿、植绿实行常态化管护,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反哺良性循环发展,如今,村庄通过引进客商从事绿色种植、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建起了820亩葡萄庄园、40亩花卉苗圃、50亩茶园、800亩梅园,吸引各地游客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