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村镇

大村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正式启动。
近年来,大村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融入大局、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赓续龙马精神,用改革破题、以创新争优,全力推进青岛市现代化新市镇重点镇建设。
聚焦转型升级,筑牢工业根基。抢抓发展机遇,发挥镇域传统制造业基础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实现腾笼换鸟、蝶变升级,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赋能老工业企业转型。积极实施“规上企业技改升级、骨干企业扶优培强、小微企业‘争先创优’”行动,加快机器换新、设备换线、生产换代的整体步伐。持续赋能巨航、盛华隆等本土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支持其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合作,帮助拓宽新式密炼机等优质产品“地产地销”渠道,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助力制造业集聚发展。以总占地面积382亩的大村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为发力点,承接新区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吸引机械加工和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下一步将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力争产业承载能力翻倍,积极构建集科研、资本、服务等多维要素协同联动的产业化生态体系,高质量打造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延展区。
聚焦优质高效,助力乡村振兴。围绕“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大村优质农产品名片。一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扛起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试点责任,依托“1+5+N”联动工作体系,积极探索闲置资源高效盘活、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的新道路。以“清、收”筑牢盘活基础,盘活利用非家庭承包地3059亩,集体建设用地306亩,闲置厂房2万余平方米。未来将继续完善“管、用”机制,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贤返乡,打造好阳光玫瑰葡萄、大村菌菇等本土特色农业品牌。二是革新农产品生产模式。引导支持镇内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公司树立“三物(植物、动物、菌物)循环”的生产理念,助力建成以工厂化出菇、绿色种植等九大板块引领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条,循环利用率高达百分百。未来将持续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市场需求,不断指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积极打造典型示范。
聚焦产业融合,布局“一主两翼”。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抢抓建设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现代化新市镇重点镇机遇,走出一条“一主两翼”协同、一二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布局“一主两翼”格局。抢抓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现代化新市镇重点镇发展机遇,在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后,高质量编制产业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支撑”的区域发展体系。大村镇驻地重点推广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等以生态保护为原则的融合型产业,做实镇域发展引领极。原市美驻地区域聚焦农产品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旅游等领域,构建藏马山文化旅游纵深联动区。原理务关驻地区域依托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建设,勇担新区发展使命,有序承接区内制造业转移,高质量打造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延展区。二是贯彻产业融合理念。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大村镇深挖镇域资源禀赋,引进中国海洋性气候生态白酒酿造文旅产业园,打造优质高粱规模化种植、高端白酒酿造及酒业技术研发、山村风情度假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引进琅琊台集团阳光果园项目,计划种植优质苹果300余亩,打造集高效绿色种植、苹果精深加工、休闲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大村镇将依托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和文旅融合等创新方式,促使上下游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构筑起强一产、优二产、拓三产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