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名干部变身服务专员
灵珠山街道以“事要解决”为目标,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限时销号管理
□本报记者 肖芳 张希文
“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难题。”近日,在灵珠山街道,面对前来走访的街道机关干部,青岛德鑫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兆涛坦承了企业的“烦恼”。
深入了解情况后,灵珠山街道很快研究拿出了解决方案:深入开展信贷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行动,会同合作银行提供上门服务,协助提供企业稳定经营、社会治理、遵纪守法相关情况,做好企业融资需求摸排和企业经营监测等工作。很快,该企业申请的3000万元贷款便成功通过了银行审批。
这是灵珠山街道转作风重实干、全力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自“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灵珠山街道坚持党建统领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促发展,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镇街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走访企业”等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精准发力、综合施治,优化营商环境。
具体说来,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包括11名党政成员在内的142名机关干部全体变身“企业服务专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深入辖区内4184家市场主体,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问建议。该街道以“事要解决”为根本目标,建立“调研收集、问题解决、督查督办、办理反馈、总结评价”闭环运行机制,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限时销号管理,确保将企业反映的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到位。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完成10家规上企业共计125万元的纳统奖励资金兑现工作,筛选汇总企业问题31件,现已解决问题27件,其余4件正在办理中。
机关干部进企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反映和解决烦心事儿的高效通道,也凭借政府产业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搭建了平台。例如,疫情期间,灵珠山街道机关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晓星钢帘线(青岛)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钢帘线,可以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提供本地配套。灵珠山街道主动对接黄岛街道,积极为企业发展搭桥铺路,协助企业双方管理层、技术层多次协商沟通,历时四个多月努力,最终促成企业双方供需合作。目前,晓星公司每年向赛轮集团供应钢帘线达500吨,占晓星企业年产能的11%以上,赛轮也因此实现了工业产品“地产地配”,运输成本降低了30%-40%,技术交流、产品研发的时效性也得到显著增强。
这种靠上服务的贴心、作风能力的提升、营商环境的改善,在助力灵珠山街道稳定工业基本盘的同时,也通过已落户企业的“朋友圈”传播出了“好口碑”,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结出硕果。例如,在辖内企业开石能源供应链服务(青岛)有限公司的引荐下,该街道成功引进124家区外税源企业,仅今年上半年纳税总额就达到273.2万元。与此同时,该街道还不断拓展信息渠道和招商引资资源,发动社区、本土企业家的力量,创新招商引税方式,今年已累计引进税源项目90余个,实现税源收入58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