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在新区揭牌启动

世界汉学“根服务器”落户西海岸

◆将围绕知识中心、翻译中心等五大核心板块,全力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世界汉学家大会永久会址两个共建平台同步揭牌


   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在西海岸新区启动。
  □本报通讯员 刘伟
  8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启动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旨在创建世界汉学“根服务器”,打造国际文化传播创新平台。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世界汉学家大会永久会址、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三个共建平台同步揭牌。
  为进一步发挥汉学家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促进作用,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实体化世界汉学中心,同时设立世界汉学家理事会。世界汉学中心将围绕知识中心、翻译中心、写作中心、会议中心、研习中心五大核心板块,创建校地合作新模式,全力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世界汉学中心将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该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青岛世界汉学中心的设立,是北京语言大学激活全球人才优势、释放国际化潜能、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国际传播新模式。借助‘五个中心’的同步建设,各国专家将在这里感知青岛、认识青岛,并以青岛为窗口理解中国、讲述中国,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文化及其思想力量和精神魅力。”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表示,未来,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不仅会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还将成为全球汉学家的研究基地、国际传播的学术高地和辐射全球的学术枢纽,为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发挥应有的作用。
  启动仪式上,世界汉学家大会永久会址正式落户西海岸新区。世界汉学家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将邀请世界范围内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汉学领军人物,围绕全球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世界热点问题探讨交流,搭建高水平国际人文交流平台。
  启动仪式上,还同步签署了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三方合作协议、北京语言大学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合作协议、共建新区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基地协议。
  据悉,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北京语言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了近20万名校友,其中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成绩卓越的汉学家。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拥有全球第四大、东北亚第一大港口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