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抓好“三结合”,织密安全网

长江路街道统筹多方力量,开展“9+N”类小场所联合整治行动

  □记者 丁霞
  通讯员 许静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小场所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近日,长江路街道统筹多部门力量,对辖区内“9+N”类小场所进行“起底式”整治,对非法经营、无照经营、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未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等行为进行重点排查整治,推动实现小场所环境更加安全有序、经营更加健康长远。
  据了解,长江路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了“9+N”类小场所联合整治行动组,通过加强领导与确立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摸清辖区内“9+N”类小场所底数。截至目前,共摸排出辖区小场所7235家。
  该街道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场所实际情况,条分缕析、科学部署,将整治工作分解到社区,将力量下沉至社区,全力保障整治工作全面覆盖。针对太行山路路段和武夷山路路段小场所密集、安全隐患程度高的现实情况,长江路街道积极统筹各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加大整治力度,组织网格力量加密排查场所码张贴应用情况,确保隐患、问题全掌握,织密防患安全网。
  同时,长江路街道还坚持严肃整治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堵塞占用消防通道、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灭火器破损或过期等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确保无一遗漏,并填写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强调督办复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行动8次,累计对检查3678家“9+N”类小场所发现的144个隐患问题进行督办复查。
  “用力还需用心”,长江路街道将整治与服务融为一体,在推进整治成效的同时,指导帮助无证照经营者办理证照,协助经营者申领场所码,推动其规范化经营,并同步开展消防安全、经营管理等知识宣传,推动“9+N”类小场所经济规范发展。
  “九小场所”是群众日常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地方,规范化管理、精准化防控是关键。接下来,长江路街道将聚焦难点、打通堵点,根除辖区“9+N”类小场所存在的经营不规范、环境不安全等问题,为群众创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健康规范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