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张牌”,答好“振兴卷”
第一书记李宏伟带领胶南街道李家洼子经合社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李宏伟(中)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踏实做好帮扶工作。
□本报记者 陈蔚
“李书记干事果敢坚决,雷厉风行,干工作特别有一套。”说起结束帮扶工作已回到原单位的李宏伟,胶南街道虎背山路社区李家洼子经合社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李家洼子经合社街道干净整洁、居民家中窗明几净,在休闲健身区孩子们嬉笑打闹,老人们闲话家常,一幅安静恬淡的生活画卷展现眼前。昔日留不住人的落后经合社,在第一书记李宏伟的带领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打好“党建牌”<<
为乡村振兴聚合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李宏伟说,来到李家洼子经合社后,他第一时间进行入户走访,经过走访他了解到该经合社中存在居民和基层组织有矛盾、基层党组织涣散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李宏伟从群众基础好、工作积极主动的年轻居民中成功发展6名入党积极分子,增添了组织活力。同时,利用两委换届和村庄结构调整的契机,指导成立了新的党支部班子,增强居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
更高质量地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关键。李宏伟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新政策、新精神,动员居民参与经合社的各项工作,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终在李宏伟的带领下,李家洼子经合社焕发基层治理新活力,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由过去的观望村变成了如今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并在2021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胶南街道第一名和“青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居”“胶南街道优秀党支部”等称号。
>>打好“德育牌”<<
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驻村以来,李宏伟下足功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由文明实践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李宏伟联合爱心企业共同开展“德惠乡村”联建共建活动,重点打造“一站一行一馆”,探索乡村治理、文明实践有效模式。同时,李宏伟还带领经合社在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分类机制上狠下功夫,率先在街道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带头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活垃圾分类新区模式,并获评青岛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居的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李宏伟积极争取日照银行12万元的帮扶资金,成立德育银行,并探索建设“德育银行”新模式。通过道德积分、积分兑换、红蓝积分榜等评价机制,围绕文明行为、勤劳诚信、孝老睦邻、公益美德四个方面对每户家庭展开评价。在“德惠乡村”联建共建活动启动仪式上,李家洼子经合社正式启用德育银行积分兑换,三天共有500余户次居民进行兑换,兑换总金额达3.3万元。
>>打好“产业牌”<<
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们通过多方面调研发现,李家洼子经合社制作手工粉条的基础特别好,是个带民致富的好项目。”李宏伟说,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他认真挖掘整理粉条制作工艺,把李家洼子现存的38户手工粉条个体加工户进行了整合,扶持手工粉条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社员年收入翻了一番、经合社年收入增加10万元。“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更好地发挥出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助力经合社增收、居民致富,实现双赢。”李宏伟说道。
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李宏伟还指导经合社做好“三清”、市场租赁等工作,规范经合社资产合理配置、盘活闲置办公用房。同时,积极协调青岛纺织小镇项目,帮助经合社实现土地收益300万元。
“信心、磨炼、服务是我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李宏伟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骨子里仍然保留着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儿,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儿,才能让他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军人作风,为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