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交通运输局开展“问计于港,问需于港,问策于港”涉港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
上门问需解难题,服务企业“零距离”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前不久,一场开诚布公的圆桌座谈会在区交通运输局举行,山东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中国青岛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等8家国际国内船舶代理、船舶管理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共商海洋经济发展大计。
同坐一条板凳,倾力助企纾困,这是区交通运输局开展“问计于港,问需于港,问策于港”涉港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的一个场景。自9月以来,20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港航事业服务中心等20余个部门单位,下沉走访灵珠山街道、辛安街道的171家涉港企业。截至9月16日,区交通运输局已通过实地走访、开展座谈会等形式,累计收集摸排政策类、经营类和审批类等诉求建议80余条,帮助企业上传新区“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目前已建立涉港企业问题台账,正在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企业经营过程中,因注册地与办公地不相符,导致道路运输证办理困难。此外,企业融资途径单一,很少有机会直接与银行对接,需通过第三方联系,产生额外费用。”青岛瑞圣正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前来走访的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介绍情况。张伟表示,将进一步做好牵线搭桥工作,通过银企对接会等形式,建立企业与银行的对接机制。同时,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逐步完善道路运输证件办理制度,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方便。
据了解,开展走访服务活动旨在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建立与企业直联直通渠道,及时收集梳理企业问题需求,做到全力协调、全程跟踪、一抓到底、高效解决,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涉港企业涵盖与港口业务关联的贸易、船代、货代、仓储物流、报关、生产等企业,为使走访服务活动取得成效,不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区交通运输局按照“重点走访、专项服务”的思路,建立了走访前培训、诉求建议分级解决、问题解决督办三项机制。期间,组织了专题培训学习,吃透涉港政策,用会企业服务平台,摸清走访企业信息;对问题诉求实行集中汇总、逐个研究、分级办理,落实直接协调解决或上传提交平台统筹分办制度,对转办问题实行挂号督办、销号管理制度,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坚持解决一件、销号一件。
青岛中聚兴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承揽货物运输代理和货物运输的企业,前期在座谈中,企业有关负责人乔利平表示,受疫情冲击和高油气价影响,企业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货物运输量低、业务少,缺乏货源。二是油气价居高不下,成本增加,企业自有车辆已停运数月。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向企业详细讲解了相关涉港惠企政策,解读了新区出台的交通运输行业助企纾困若干措施等。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足用活用好惠企政策,顺应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