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坚守,他们用平凡铸就平安
本报记者跟随长江路派出所陈岩班组体验基层民警的一天
市民陈女士为陈岩及队友送来锦旗。
□本报记者 王雪
1和0,本是普普通通的数字,可当它们组合成“110”时,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再到凌晨,每一个24小时,110民警们穿梭于辖区的街头巷尾,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是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他们用平凡而又充实的坚守,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平安。9月21日,记者走进青岛开发区公安分局长江路派出所,跟随民警陈岩班组,实地体验了一次110民警的24小时。
“贴心健谈是我们的职业病”
“我们的一天从早上8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结束,这算一个班次。”
“我们所一共4辆出警车,一辆车是一个班组,一个班组配4个人,我跟胡海波、辛佳兴、刘希春一组。”
……
早8时,陈岩准时来到早例会办公室。与想象中警察冷峻严肃的样子不同,陈岩很健谈,他笑着纠正记者的惯性思维,表示“贴心健谈”才是“110”的职业病:“门锁打不开了,楼顶漏水了,猫丢了、狗丢了等等,这都是日常接警会遇到的情况,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跟百姓贴着心打交道,并不是只有电视上那些抓捕画面。”
开会前的几分钟,陈岩还在与记者闲聊。而早例会一开始,他立刻正襟危坐,仔细听取前一班次同事们的情况通报。“昨天某花园小区接噪音扰民的邻里纠纷,现场暂时安抚,不排除今天继续报警的可能,需留意。”听到需注意的情况,陈岩会低头记录在册。
“为群众服务要主动靠前”
2004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陈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干就是18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更好地服务人民。”陈岩口中的“简单事”要做好实际上并不简单。
8时20分,早例会结束。8点37分,陈岩一组就到了长白山路某工地,处理多名工人因分工问题引发的争执。
9时5分,陈岩他们又赶到井冈山路一家奶茶店内,处理离职员工与老板因工资结算造成的矛盾。
9时32分,接青岛开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通报,一名市民怀疑被商家欺骗,情绪激动,陈岩4人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协调……
“这就是我们的出警状态。”10时53分,陈岩才喝上今天第一口水。他声音里略有一丝沙哑:“出警任务中,最多的就是这种大大小小的纠纷。”
“快放学了,现在没有警情,咱就去黄浦江路小学周边转转吧。”陈岩说道,除日常接处警工作外,民辅警还肩负着护校安园的职责,只要上下学时间没有出警任务,他们会主动到片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附近,维护现场秩序、提供紧急帮助。“为群众服务一定要主动靠前。”陈岩说。
“为百姓做事人生就有价值”
中午回到所里已近12时,匆匆扒拉几口饭,陈岩一组又赶往辖区的一处幼儿园,查看周边的治安情况。
13时整,为群众找回手提包;15时10分,处理群众摔伤;17时45分,帮群众找回丢失的被褥、床单……直到这时,记者才真正体会到陈岩所说的“形形色色”。
20时,一名好心群众报警称,有一位老人在丹江路附近迷路,记者跟随小组迅速赶到现场。
陈岩现场了解到,老人已经80多岁了,出门遛弯买菜,天一黑找不到回家的路,也记不清家人的联系方式和居住小区的名字,只能大致描述小区特征。
了结情况后,小组四人迅速商讨,很快推断出老人应该就住在附近。四人马上开始行动,将老人扶上警车,边走边找,怕老人晕车,陈岩还贴心准备了晕车药。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在濠洼小区附近,老人认出了回家的路,在民警和辅警的护送下顺利到家。
“下午下班高峰,还有晚上,是我们一天中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基本每天都要处置各类警情到凌晨四五点钟。”在陈岩心里,警察的职责是担当、是守护、是群众遇到危险时的挺身而出,是24小时的保驾护航。
“很多人问我,干了18年‘110’累吗?说不累是假的,但回忆起来18年里为百姓做的事儿,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价值。”陈岩笑着说道。
22日凌晨2时35分,寂静的夜晚,4人前往新的任务地点,夜色中闪烁的警灯,就是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