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笔绘就卫城幸福底色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灵山卫街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灵山卫街道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推动环境品质提升。
□本报记者 李涛
主次干道上机动车辆礼让行人,文明有序;居民小区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亮丽“志愿红”……9月初,青岛西海岸新区创城指挥部一行来灵山卫街道督导全国文明村创建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到底改变了什么?灵山卫街道大街小巷的变化给出了答案。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灵山卫街道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厘清方向,握牢重点,迅速行动,全面检视,倾听群众新需求、新期盼,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环境卫生面貌、人居环境质量,让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聚合力>>13个部门协同“作战”
“创建工作开始后,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慢慢地,大家欣喜地发现社区有了新变化。”市民王长海说起自己所在的辖区——珠光路社区的变化,连连称赞。
全国文明村镇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内在要求,工作头绪繁杂,如何做足细节?灵山卫街道成立了全国文明村(珠光路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成员领衔,12个攻坚小组重点突破,坚持每天现场巡查整改。
“这里有门店牌匾固定不牢,请抓紧联络维修,加派人员值守。”前不久,新区连遇下雨天,灵山卫执法中队队员驾驶巡逻车巡查珠光路社区,排查牌匾脱落、树枝刮断等隐患,及时上报。接到电话,街道立即安排人员到场盯守,等待维修人员到场。
“街道实施大兵团作战,从森林防火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城市管理中心等13个部门抽调100余名精锐力量,通过‘划小单元、尽锐出战’,充分发挥创城网格化制度优势,凝聚各部门强大合力,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凝聚力、行动力、影响力。”灵山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丁长波告诉记者,街道还围绕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创建等创建内容制定了《全国文明村实地考察测评标准责任分解》,明确了“任务书”和“作战图”。
细治理>>积分制管理解顽疾
珠光路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小区都是老旧小区,市政设施相对滞后,道路标准低,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任务十分繁重。
“请您把电动车摆放到非机动车停放区吧。这样既能保证您电动车的安全,也不会影响其他行人走路。”9月17日,珠光路社区临街商铺业主张先生正在劝说顾客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既影响市容秩序,又存在安全隐患,仅靠街道工作人员巡查劝阻,力量完全不够。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灵山卫街道与3208家临街商铺签订了《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引导临街商铺做好“门前五包”。同时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每月积分情况评选出“文明示范商铺”,并可根据实际积分兑换相应价值商品,连续3个月获得流动荣誉牌的商铺将额外获得1500元至2000元的物质奖励。
灵山卫街道聚焦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发起攻坚行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逐项落实问题整改。“文明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通过与临街商铺签订《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对沿街商铺实行积分制管理等举措,提高了沿街商铺参与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商户正在从‘要我支持’向‘我要支持’转变。”丁长波告诉记者。
齐参与>>全民创建扮靓家园
“洗衣液和酱油这些都是家里常用的东西,只要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就可兑换这些商品。”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珠光路社区居民朱琪说。
“孝敬老人、团结邻里、清理杂草,这些都可以获得积分。”珠光路社区党委书记邰启祥告诉记者,德润银行的创设,激发了居民树立环境保护、睦邻和家、公益奉献、自治守法等意识,让新时代文明新风、淳朴家风在全社区蔚然成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今天在绿化带里捡了很多白色垃圾。”在珠光路社区,还有一群小志愿者在认真地捡拾垃圾,引得路过居民纷纷点赞。这是灵山卫街道发起的“小手拉大手 创建文明城”政校联动行动,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灵山卫街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居民微信群等发布创建动态和口号,印发《致卫城居民的一封信》,不断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街道还充分发动社区志愿者600余人次,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楼道垃圾,劝导文明经营等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将积极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从补短板惠民生提档次入手,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薛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