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公安分局泊里派出所社区民警董聚建——
守一颗初心,护一方平安
董聚建(右一)为商户讲解消防知识。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齐林新
10月17日,在山东省公安厅发布的表扬奖励决定中,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泊里派出所社区民警董聚建被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绩突出个人。
自2019年2月从部队转业至今,董聚建扎根基层,始终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守护百姓平安的责任扛在肩上,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他所在警务室管辖的新港城社区,也被评为“省阳光社区示范点”和“省民主法制建设示范点”。
“只有走到群众中去
才能发现解决问题”
“刚参加公安工作就到了基层社区,要说不打怵那是假话。”新港城社区由6个居民小区和18个自然村组成,规模相当于一个小乡镇。面对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等情况,董聚建没有退缩,通过主动化解、多元化解、巡回化解等方法,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新港城社区警务室,董聚建没有固定的办公桌。工作时,他不是带领辅警队员开展巡逻工作,就是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治安知识。“只有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化解矛盾,只依靠社区民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董聚建说。于是,他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动调处的路子,推动泊里镇政府和泊里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出台《矛盾纠纷多元融合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建立由社会治理中心牵头,行政执法、司法、信访、公安和社会等力量参与的会商研判组,采用“5+X”模式进行多元化解,有效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率。据介绍,“5”是指案事件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法庭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和村干部,“X”是指案事件当事人较为熟悉,且对案事件处理具有正面影响的社会人员。
今年以来,董聚建处理复杂矛盾纠纷26起,化解成功24起,调解成功率达92%。近两年,新港城社区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以及个人极端、群体性事件等矛盾纠纷。
将“警格”嵌入“网格”
探索融合治理新路子
除董聚建外,新港城社区警务室还有3名辅警,在面对大量繁重、突发性的工作任务时,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新港城社区就像一个‘大煎饼’,摊子铺得很大,警务室人手不足,必须想办法解决工作上顾此失彼的问题。”董聚建充分调动群众力量,从民力中要警力,做起警民融合共建的文章。
为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董聚建联合社会治理中心和社区,以村民小组和楼栋为单位进一步划分“微网格”,每一个“微网格”内的居民人数控制在250到300人左右,将“大煎饼”细化成“微网格”,实现管理服务目标群体更精准,管理责任边界更清晰。
除了担任社区民警外,董聚建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一个是社区副总网格长。为促进警务工作和社区工作相融合,新港城社区警务室辅警还担任“警格长”,将“警格”嵌入“网格”。另外,董聚建建议从乡贤、党员、村民小组长、楼长中推选出120名“微网格员”,培养打造了一支最接地气、最懂民意的社会治理队伍。同时,将26名小区保安、24名保洁人员、20名社区救援队员发展为“兼职网格员”,分配至所在“微网格”,为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增加更多的“眼”和“腿”。
新港城社区警务室实施的“警格+网格”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子,在黄岛公安分局全面推广。
扎根社区护平安
件件小事暖民心
在日常工作中,董聚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参与打造了社区警务智慧管理平台,构建起人力与科技相结合的社区智慧管理新模式。另外,凭着情况熟、信息灵、基础扎实,董聚建还侦破了许多案件,并与新港城社区的广大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送迷路老人回家、找到离家出走的孩子、为外来人员办理居住登记……一件件小事温暖着辖区群众的心。
“当警察就要保护一方平安,让老百姓有安全感。”为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董聚建主动打好宣传“前哨战”,将防范宣传工作做在前头。在新港城社区警务室设立了“警醒室”,作为固定法律宣传平台,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做成挂图、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增强警示教育实效。董聚建还在警务室设立了“社区平安讲堂”,每周为群众宣传授课,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平安建设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
自董聚建担任新港城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以来,辖区初步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防住了、重点人员管住了、基础排查全面了、矛盾纠纷化解了、居民群众满意了”的目标,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