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放大集聚效应,红石崖街道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街融合”天地阔

□本报记者 李涛
党的二十大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去年10月签约,11月开工,今年4月主厂房封顶,8月机电安装完成,11月21日首条生产线点亮……11月22日,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铁峰山路006号,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我们载板玻璃产业线建设从开工到收尾仅用了10个月。”项目方——青岛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任亚辉告诉记者,政府坚持挂图作战,派出专班“保驾护航”,在涉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方面,积极出面协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有效缩短了工期。
初冬时节,漫步在红石崖街道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接续穿梭、建筑工人紧张作业的火热建设场景随处可见。在靠上服务和要素保障下,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成果超出预期,正成为这片产业热土未来发展的新支点。
全力以赴抓项目,红石崖街道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精气神、跑出加速度。近年来,街道抢抓功能区叠加优势和青岛自贸片区“一核引领”战略机遇,推进重点项目服务保障不放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区街一体,加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铸就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
区街融合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红石崖地处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功能区叠加地带,是服务承接上合示范区溢出效应的重要区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我们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把红石崖放在更广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去谋划定位,赢得发展主动,在服务保障自贸片区‘一核引领’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区第二次党代会结束后,红石崖街道党工委书记楚冰为街道发展勾勒蓝图。
随后的几天,楚冰带队深入项目一线调研座谈。在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部,楚冰曾与项目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企业员工的食宿、通勤等生活保障情况,了解当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项目高质高效推进,超预期实现竣工投产,离不开红石崖街道倾心倾情、一如既往地服务保障。”任亚辉告诉记者,“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与街道各个部门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帮助我们解决了地上建筑物拆除、职工住宿等一系列难题。为了不耽误项目施工进度,街道为我们安排上门定点核酸检测,还对项目周边配套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了项目形象。”
而今,占地200亩的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已完成生产线建设,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428万片,实现产值32亿元,税收3.6亿元,带动就业800余人。
“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的落地不仅优化了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链上游环节,也给街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我们将全环节跟踪服务,全力配合做好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楚冰说。
记者了解到,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是显示面板的核心材料,可有效提升大屏幕显示面板的良率及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项目落地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中国高端显示用载板玻璃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链上游环节,助力新区打造中国北方半导体和光电产业发展高地。
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就是作战令。街道把35个项目涉及的3500余亩土地、62个历史遗留问题,按轻重缓急挂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做到“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
今年以来,红石崖街道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探索与功能区一体化发展、产城融合等体制机制,保质保量完成中日合作示范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内30余个项目约3000亩土地清场任务。1-9月份,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225%;完成工业产值58.2亿元,同比增长14.8%;到账外资1.65亿美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8亿元,税收收入5.88亿元;新引进税源项目50个,实现税收1800万元。
全程护航
营商环境近悦远来
“80后”,留法硕士,外资企业高管,回乡创业……这几个“标签”让红石崖街道逄家社区的张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红人”。
留学法国拥有经济与社会研究硕士学位的张敏,毕业后先后就职多家外资企业。2012年,他选择回归故乡,接手了父亲正谋求转型的房地产公司。谈及初衷,张敏直言:“除了牵绊自己海外留学‘归来’的那份乡情,飞速崛起的故乡也是吸引我回乡创业的磁场。”
随着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汇聚而来,一个个大项目落地开工。因为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经历,张敏在与外企打交道方面进展顺利,积极承接工程建设、提供落地服务,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现在是家乡发展的黄金期!”张敏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张敏回乡创业是红石崖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在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一辆辆载着迪马品牌玉米收获机的大型物流车陆续发出,运往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迪马品牌经过接近十年的锤炼,已成为玉米穗茎兼收收获机和东北地区玉米摘棒收获机的第一品牌,目前,我们已具备年产5000台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管承龙告诉记者。
“街道相关部门会定期走访企业,为我们普及相关政策,协助我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通过自身服务引导辖区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升告诉记者,九方泰禾的发展,从最开始企业选址、建设时的项目要素保障,到协调解决建设二期总装车间厂房用地问题等,都离不开红石崖街道全过程保姆式护航服务。
“我们建立了帮包企业长效机制,将60家重点企业列为党政成员服务对象,以促进企业增收、确保安全生产为目标,顶格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强化存量提质增效、增量开放引进,培育经济增长点、支撑点,今年以来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89个。”红石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超说。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年以来,红石崖街道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强服务、解难题,积极通过自身服务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树牢“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该街道做好企业“服务员”,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形成了亲商、爱商、尊商、安商、护商、敬商氛围。
内外兼修
城市更新释放活力
9月21日,红石崖街道安置区建设传来喜讯:龙泉水岸安置区分房仪式圆满举行,683户居民喜圆“安居梦”。
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据了解,龙泉水岸安置区项目于2019年8月开工建设,建设安置房1182套,交房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安置楼28栋,以及商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用房。
今年以来,红石崖街道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摆到推动城市品质改善和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农民经济适用房二期住宅项目顺利交付,河西片区安置房等5个项目竣工;主动融入功能区规划布局,协调流转土地150亩,保障国际经济合作区内8条道路贯通,有效提升辖区综合配套能力……近年来,街道树牢与功能区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城市更新为载体有效激活城市空间、功能、产业、设施等发展全要素活力,引领街道经济社会变革。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之余,街道还积极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年初,红石崖街道就社会治理职能科室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合并社会治理办、信访办、综治办,打造集信访接待、综合治理、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同时,积极探索“警社联动”新模式,创建“1+1+N”机制,即一名民警+一名专职网格员+N名联防人员开展风险隐患联动排查。
“我们构建了以社会治理中心人员为基础,信访、司法、应急、派出所等部门为主力协调配合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力量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回应新形势下人民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为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夯实了基础。”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殷效臣说。
无独有偶,为强化党建引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红石崖街道还成立了“商会”红帆支部,有效地解决了口袋党员、流动党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把飘摇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有效推动党的建设与政企发展同频共振。
区街一体,加速融合。红石崖街道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继续紧紧围绕工委管委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服务保障功能区建设,以更强的担当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以更实的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更高的站位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以更严的作风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在服务保障自贸片区“一核引领”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贡献红石崖力量。
说说咱的心里话
青岛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任亚辉: “对项目未来发展,我们信心十足!”
当下,西海岸新区聚焦芯屏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集聚了很多芯屏相关企业。有些是上下游企业,有些是协同企业,大家更愿意在产业集聚的地方进行投资。
以我们青岛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是显示面板的核心材料,项目投产后可以为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提供上游核心原材料。
我们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年,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这离不开西海岸新区提供的“一条龙”服务。新区创新建立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国企平台、大功能区和镇街“五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机制协同高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对我们项目的服务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红石崖街道各个部门和我们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会经常来走访调研,询问企业员工的食宿、通勤等生活保障情况,了解当前项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累计帮助我们解决了地上建筑物拆除、职工住宿、项目周边配套道路绿化等一系列难题。其中,街道组织上门定点核酸检测,方便了我们的人员管理,为项目施工节约了时间,帮了我们的大忙。
现在,项目首条生产线已经点亮,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我们信心十足!
记者手记
放大集聚效应
激涌发展动能
想上班,门口有企业;想学习,社区有课堂;想养老,服务零距离;想娱乐,活动不间断……这是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居民曹立兵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描述。
福莱社区,是中德生态园与红石崖街道深度融合结出的丰硕成果。在这里经济社会大变样,百姓生活节节高,演绎出幸福家园蝶变的“田园梦想”。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红石崖街道不断放大功能区集聚效应,树立与功能区一体化发展思路,以有力的服务保障引领街道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动辖区民生事业全面进步,闯出了一条区街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这条新路子,既源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也源于“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主动作为。一方面,这里是青岛自贸片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功能区叠加地带,发展要素集聚,项目风生水起。另一方面,街道紧抓机遇、积极谋划,工作上融入功能区、情感上贴近功能区、生活上服务功能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资源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发展速度取决于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的能力和效率。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在红石崖街道火热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集聚效应。未来,随着不断破解体制障碍,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的进一步优化,红石崖街道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必定不断攀升,激涌出磅礴发展的新动能,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兴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