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打造全区停车“一张网”
西海岸新区持续推动城市停车数字化管理,提高泊位利用率和周转率,破解停车难题

停车管理员任丽娟展示设备屏幕内的停车信息。

市民通过“西海岸泊车”微信小程序查看停车场信息。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停车无车位、乱停吃罚单、久停费用高……这一系列停车难题,不仅影响城市发展,也长期困扰着城市有车一族,成为市民驾车出行的一个“心结”。如何补齐城市停车位建设短板,解决好停车这个城市民生难题?今年,西海岸新区围绕好停车、不堵车这一目标,集众智、聚群力,开展多场景下的智慧停车改造,把停车泊位资源统一规划管理,让停车变得更方便。
泊位信息共享,车主精准找车位
11月18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光谷软件园探访路侧智慧停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只见路边停车泊位空出不少,不时有车辆放慢车速驶进停车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刚刚停好车的市民。
“我经常过来办业务,之前每次停车都不容易,来来回回得绕好多圈找车位,很苦恼。自从‘西海岸泊车’微信小程序推出后,来之前我都会提前查看停车场信息,现在基本来了就能顺利停下。”市民郭平一边与记者交流,一边拿出手机教记者如何使用。
只见她快速从微信小程序中找到“西海岸泊车”,点击“停车”板块,在搜索区输入“光谷软件园”,页面随即显示附近有4个停车场,车位充足1118/1936。“你看,这样就能知道这附近的停车位信息了,导航过来就行。”郭平说。
“过去,停车泊位信息无法实现共享,每个停车场像是一个‘信息孤岛’,停车矛盾日益加剧。如今,通过提前搜索,基本可实现‘精准停车’。”公用集团泊车公司平台运行负责人郭鹏告诉记者,这背后的支撑就是停车管理信息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共投资约450万元,包含路内停车管理、路外停车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停车充电一体化系统以及运营中心共六大功能模块,用户可登录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体验车场查询、智能导航、自主停车、车场地图、欠费订单支付、无感支付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功能。“通过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对全区所有的路内泊位与路外车场进行整体运营与管理。”郭鹏说。
以“智慧化”赋能道路交通管理,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目前,公用集团泊车公司已对接区内长江财富中心、光谷软件园、蓝海金港饭店等110家经营性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后续将新区所有停车场和道路收费信息管理录入之后,将快速引导车主找到空余车位,满足车主停放需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的打造,能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和周转率,改善新区静态交通环境,持续推动城市停车数字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区停车资源‘一网共享’,持续破解市民停车难问题。”公用集团泊车公司负责人李伟说。
盘活车位存量,日均周转率翻两番
事实上,在这条“智慧停车”的探索之路上,新区已经走了近两年。
“2021年1月,我们就开始实行道路泊位收费,以此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郭鹏告诉记者,道路泊位收费的出发点是以出行成本制约机动车流量、盘活车位存量,让绿色出行变得“流行”,让公共停车资源回归“公共”。
那么,泊位收费带来变化了吗?作为直接参与者的市民感受最深。记者对此进行了随机采访。
“以前香江路停车非常难,经常会看到车位被一些车辆长期占据,我们只得越停越远,特别不方便。”市民周晴告诉记者,“道路临时停车位本就属于公共资源,不能让个别车主长时间占用。通过合理收费方式让车位流转起来,让更多有需要的车主享受停车便利,我是支持的,但也希望管理方加强管理。”
商铺罗老板也说:“以前因为停车难,不少客户不愿意过来。现在这些车位‘动’起来了,大家好停车了,我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了。不仅如此,整条街的交通都比以前畅通了许多!”
“目前,市民配合度越来越高。泊位日均周转率由1.7次提升至7次,泊位停车半小时内驶离率提高至之前的6倍。”李伟告诉记者,目前公用集团泊车公司已承接漳江路、天目山支路、都江路等126条道路停车收费泊位的收费管理工作,泊车公司逐步开展路侧泊位的智能化改造工作。
用上地磁感应,管理智能更高效
采访中,有市民提出疑问:收费员是如何第一时间知道车位使用情况?停车如何计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11月18日下午3时30分,记者在漳江路看到泊车管理员任丽娟手持一台终端设备,正等待一辆车倒入车位。车子停好后,设备“嘀”了一声,任丽娟对着车牌号扫了一下,一张停车单随即从设备顶端“吐”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能准确知道有车辆驶入,秘密就在泊位上安装的那个不起眼的装置——地磁感应设备。”任丽娟告诉记者,地磁传感器自动感应车位停车情况,并与系统连接,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她和同事手中的设备上。记者来到泊车位观察,确实发现每个泊位中间的地面上埋了一个灰色圆块,也就是任丽娟口中的地磁传感器。
接着,任丽娟手拿设备演示了操作流程。记者看到,该设备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个颜色各异的车位框。“若车位无车辆停泊显示无色,车子到达车位15分钟之内的显示黄色,绿色则是已经出单的。”任丽娟说。
正在此时,设备又“嘀”了一声。听到响铃后的任丽娟立即通过设备找到了新停车辆的位置,她对着车牌号扫描,获取所停车辆信息。信息输入成功后,设备屏幕上的车位就变成绿色,随即“吐”出的停车单上印有车牌号、泊位号、停车路段、驶入时间等信息,底部还印有二维码。“车子驶离车位,计费自动停止,车主可通过扫二维码直接支付。”任丽娟表示,泊车公司正在对接相关信用平台,将欠费车主的车辆信息同步至信用平台,届时或将影响到欠费人的个人信用。
关于收费标准,任丽娟介绍说,当天8时至18时为白天时段,实行停车计时收费,以1小时为计时单位,不足1小时的按1小时计;白天时段首停15分钟免费;小型车2元/小时,每天(最高)10元;中型车3元/小时,每天(最高)15元;大型车4元/小时,每天(最高)30元。当天18时至次日8时为停车免费时段。
小小停车位,关联大民生。下一步,新区将加大智慧停车城区覆盖率以及居民出行数据分析力度,通过不断完善和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为群众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