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闲资源变成“金疙瘩”

铁山街道深入推进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鸿润通二期项目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就好比一根绳子,把产业兴、环境美、百姓乐都串起来,不仅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产业强起来,也让乡村整体环境美起来。今年以来,铁山街道深入推进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积极做好资源“盘活”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盘活闲置校舍
  焕发生机活力
  11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铁山街道新河网格的鸿润通二期项目看到,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整齐地堆放着食品加工原材料。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6月份正式建成投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谁能想到,这个为村庄增收的“香饽饽”,在一年之前还是村集体的“心头患”呢?
  “项目所在的这块地之前是村里的学校,后来街道新建了设施更加完善的新学校,这块占地15亩的校舍就闲置了。为了盘活这块闲置地,村里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成功。”铁山街道青河村党委书记、新河网格党支部书记刘运波说道。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1年,铁山街道了解到新河网格校舍闲置的情况后,积极筹措相关资源,多方对接优质企业,成功引进鸿润通项目,让闲置了6年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每个月上15天班,能挣2000多块钱,离家又近,不耽误干家里的活,去哪找这样的好工作?”村民刘茂元说,项目投产后,他便在这里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并且非常满意。“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增收,更是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给村民带去了实惠。”刘运波说道。

  激活闲置农宅
  打造特色民宿
  “整个10月份,院子就没有一天是空闲的,都早早被预定了。”杨家山里院子旅居负责人杨园园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杨家山里片区住宿旅游。“12月份,我们在大下庄网格的新院子也将正式对外开放。”杨园园说道。
  “把村民闲置住房打造成特色民宿,不仅为村民增收,也为村庄聚拢了人气。”杨家山里二村党委书记、大下庄网格党支部书记杨福瑞介绍,大下庄网格与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对村庄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推动精品民宿发展。民宿的发展将为村集体增收13万余元,带动村民就业25人,增收120余万元,真正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铁山街道出台《关于村级党组织成立共富公司的指导意见》,建设村级共富公司,通过多村联建、强村独资、村企合作等模式整合资金资源,搭建村集体经济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我们规划成立了青岛铁山杨家山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近年来,杨家山里片区生态环境、村民生活、产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福瑞告诉记者,目前,杨家山里二村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30处,已签订合同22处,洽谈中8处。

  摸清家底资源
  实现合理利用
  记者从铁山街道了解到,为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街道严格推行村干部带头清、党员主动清、群众共同清的“三步清”工作法。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主动联户走访;在全街道利用公开栏、大喇叭、流动车、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村营造整治公共资源的浓厚氛围;召开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会议,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示范引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共同治理。
  为了理清各村、各网格内乡村公共资源利用现状,铁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包村党政成员逐村督导,由15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组成5个工作小组,入驻基层一线,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发现摸排、集中整治存在问题。截至目前,共摸排出侵占集体土地资源1052亩、租金未及时缴纳1399.67万元、涉及土地8795.06亩的各类不规范合同724件,为接下来精准开展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铁山街道将继续锚定党建统领促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任务,健全“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体制机制,更好地推进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点带面,撬动全域乡村振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