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大村镇紧抓振兴实体经济工作主线,高标准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产业振兴看大村


  青岛盛华隆橡胶机械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打磨设备。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以来,大村镇紧抓振兴实体经济工作主线,立足区位优势,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盘活闲置资源,超前谋划打造面积1200多亩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有效承接新区城市更新存量制造业企业梯度转移,全面融入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同时,引导现有龙头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问需于企,助企纾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蹚出了产业振兴、强镇富民的“大村模式”。

  抢抓空间机遇
  促进产业集聚

  12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大村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的复兴祥新型智能机械项目现场,发现灰色的厂房主体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等待设备入场,调试完成后就将正式投入生产。“我们的项目预计本月底建成投产,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大村镇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1000万元,带动就业180余人。”复兴祥新型智能机械项目负责人张洪斌说道。
  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密切相关,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是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代表了产业集聚发展方向。“总投资2.4亿元,占地38亩的复兴祥新型智能机械项目是产业园区盘活批而未供土地、承接城区优质企业转移的典型案例。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的建成,也为打造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延展区提供了新样板。”大村镇镇长逄培成介绍,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一期共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97亩。在此基础上,该镇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认真研究镇域用地规模、结构、布局,超前谋划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等重大功能布局,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对接,提出规划编制建议,新增产业园后续建设规模211亩,一举破解了原镇驻地之间产业联动少、土地低效利用等难题,为大规模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提供了充分的土地要素保障。
  今年以来,大村镇深入贯彻落实新区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锚定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深化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耦合,实现了装备制造业增量崛起和存量升级双蝶变。全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创新驱动更加凸显,集聚能力持续提升。

  推动转型升级
  激发产业活力

  走进青岛盛华隆橡胶机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排列整齐的新一代密炼机正在进行发货前的最后检测。“今年,在镇党委政府指导帮助下,我们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成功研发出新一代XM255密炼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橡胶、轮胎、胶带等产品的初加工领域。产品上市后,受到客户广泛认可,销售前景喜人,本年度预计可带动企业增收3000余万元。”公司董事长刘顺军介绍,相较于老式设备,新产品具有转速提高、调节频率、密闭粉尘、胶质提升的优点。生产过程低耗高效、节能环保,彻底解决了以往密炼车间炭黑满天飞的污染问题。青岛盛华隆橡胶机械有限公司是大村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大村镇坚定不移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对企业技改升级方面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倍增、产业竞争力提升。截至目前,大村镇已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规上企业25家,在谈、在建、投产的重点项目总计29个,总投资37亿元。全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350亩,占新建项目用地的76%,镇域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势头明显。

  聚焦实体经济
  助推经济发展

  大村镇坚持把发展镇域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盘活存量、扶小引强、聚链成群等举措,促进产业集聚和动能转换。通过放大新区“双招双引”带动效应,大村镇抢抓城市更新存量制造业企业梯度转移机遇,重点招引机器人生产线、农机装备、港口检测设备等强链企业入园,引进总投资1.3亿元的垚鑫科技检验装备制造、总投资1.5亿元的威昊智能激光切割设备生产、总投资8000万元的凯沃模块化无人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带动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和产业集聚度。
  其次,积极开展“规上企业技改升级、骨干企业扶优培强”行动,扶持巨航、盛华隆等镇内龙头企业启动总投资3.1亿元的2个扩建项目和3个技改升级项目,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支持引导企业加强与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质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聚焦企业经营发展的难点、痛点,实施一家企业、一个专班、一组政策、一套服务的“四个一”精准包保方案,今年以来,全镇共调研走访企业70余家,收集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53条。设立4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站,为企业提供进站办公、流程代办、会务接待等服务保障,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工作日延时服务制度、节假日预约服务制度,协助企业解决物流运输、用工保障、疫情防控、生产建设等各类问题60余项。
  “下一步,大村镇将积极融入省、市、区发展大局,赓续‘创新、勇毅、实干、争先’的龙马精神,高质量打造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新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贡献力量。”逄培成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