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村庄融合发展“一盘棋”
六汪镇六汪新村推进“一统领三融合”工作机制,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李培林(左)现场查看阳光玫瑰大棚建设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只有从‘小事’入手,才能做成‘大事’。”这是六汪镇六汪新村党委书记李培林在工作中最大的感触。自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以来,李培林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通过强班子、兴产业、夯基础等措施,积极构建党组织统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加速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村庄结构
实现深度融合
12月13日,记者在六汪新村河北网格的高效农业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我们新村党委班子成员心里最高兴。这100亩地将用来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六汪新村发展再添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站在项目现场,李培林感慨万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带头。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之初,部分村民还存有顾虑。如何实现真正融合,成了李培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要把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李培林告诉记者,在了解了村民顾虑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新村党委班子成员上门劝说,从身边入手、合力攻坚,最终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保障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此外,六汪新村党委还顺利完成了东南燃气管道征地、三喜海绵二期等项目的保障工作。“几个大事下来,大家都认识到了融合的力量。我们还开展了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李培林说道。
盘活公共资源
培育增收项目
今年3月,青岛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口农产品加工车间项目,在六汪新村找字庄网格开工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69.8万元,建设加工车间面积3553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资产出租,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引入企业增加税源,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李培林说道。
“我们把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作为发展重要平台,建立全村资产名录,通过零散资源‘抱团’共享,实现全村发展‘一盘棋’。”李培林告诉记者,按照这个思路,在六汪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帮助下,成功盘活河北网格老减速机厂,腾笼换鸟引进环保设备项目,方便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时,利用六汪网格35亩土地引进森丽达包装项目,建成了全市唯一十万级净化车间,填补了软包装行业空白。六汪新村还积极对接农高集团、华建国康、欣沃蓝莓等一批农业领军项目快速推进,与村庄同步规划,一体发展。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4300余亩,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增收520万元,实现资源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平台
提升治理效能
走进找字庄网格村委大院,一面LED屏幕映入眼帘,李培林告诉记者,这面LED屏幕正是村庄正在建设的数字乡村平台的一部分。
“数字乡村平台是由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的,该平台依托‘钉钉’APP运行。”李培林介绍,六汪新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争取联通公司资金30万元,打造了全区首个集智慧党建、德育银行、村务管理、生活缴费等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让便民服务更通畅,村民生活更方便,村务管理更高效。
“针对村里的弱势群体,今年以来,我们联合区医疗保障局、黄发集团、城发集团、区残联等单位,为123户群众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生活物资。”李培林介绍,新村还开展了健康知识进村庄、助学捐款等各类活动13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推进‘一统领三融合’工作机制,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毅前行,为建设宜居宜业新六汪贡献力量。”李培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