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产改”激活企业发展一池春水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优化建功成才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创新团队正在进行新材料取样检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启动以来,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蹚出了新路子——以“五大聚焦”为锚点,进一步凸显产业工人主体导向,优化产业工人建功成才环境,完善产业工人维权服务体系,充分激发起产业工人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产改工作成为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法宝。该集团连续五年获评西海岸新区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荣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A等级用户满意标杆服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社会责任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服务业企业50强”等称号。

  >>聚焦主业运营<<
  发挥产业工人核心作用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
  该集团现有合同制职工3600余人,在新区供热、供水、排水、市政、园林、环卫、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深度经营,高标准当好城市管家。
  在供热领域,1200余名产业工人为新区18万户居民提供供热保障及管家式服务,保障居民采暖质量;非供暖季对1250公里供热管线实施“冬病夏治”、大修技改,全力做好2139万平方米供热保障,是青岛市唯一一家“全国城镇供热服务5A级热企”。华能、大唐长输热力出线后,将积极发挥产业工人懂技术、懂运营的优势,加快构建全区供热互联互通“一张网”。
  在供水领域,近800名产业工人通过源头精致制水、巡线检测、智慧供水,有效保障供水水质、降低漏损率;按照同城同质原则,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实施全区水资源连网工程,服务70万余用户,占全区供水86%,水质合格率保持100%,是全省首家AAAA级供水服务企业,连年获评全国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
  在市政环卫领域,840余名网格员、一线职工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作业工具,创新环卫绿化一体化作业模式,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作业效率提高10%,123条道路获“山东省城市道路深度保洁示范路”。
  在施工领域,480余名产业工人以打造全区最好施工单位为目标,通过组建QC技术小组、项目攻坚团队等方式,激发干劲活力,年度净利润过亿元,成为集团重要利润增长点,推动公司进入全市市政施工企业第一方阵,全国、全省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泰山杯成为公司名片。

  >>聚焦平台载体<<
  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进公司9年来,我最高兴的就是成为了一名优秀技工!”这是水务公司技术工人于志朋的心声,他曾获得2021“青岛工匠”称号。
  几年间,集团先后涌现“山东好人”“齐鲁最美环卫职工”“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工匠”等区级及以上典型人物260余人,创建劳模工匠、技师工作室及各类创新班组26个,其中获区级命名集体18个。
  能工巧匠为何能大量涌现?关键是成长环境优化了、发展空间拓宽了,技术工人的职业吸引力大大增强。
  为弘扬“工匠精神”,集团依托园林苗圃、创新工作室、厂站所等场地资源搭建技能培训基地,组织70余个工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赛促学,提升职工技能;梳理27个技术工种,完成锅炉操作工等5个工种评价申报,形成系统的技能评估体系。同时,统筹指导各类培训,对外邀请全国劳模、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与一线职工面对面交流,传授“真经”;内部建立内训师队伍,搭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新职工师带徒培养,完成后备人才等5个项目培训。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公用集团将解决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补齐技能人才匮乏短板作为产改工作的发力点,走出了一条“以赛促学练技能、产教融合强本领、工匠选树育人才、搭建平台促成长”的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聚焦创优争先<<
  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
  为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集团以“创新创效”为主抓手和驱动力,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智慧化水平与技术革新力,走出了一条以培育“双创”精神为核心,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之路。
  在提升民生服务智慧化水平方面,集团搭建了智慧公用客服系统,整合供热、供水、市政、环卫数据信息和营收、报装、热线、窗口等渠道功能,网上一体化办理业务。同时,逐步健全标准化作业和服务体系,建立了288项技术标准、作业和服务规范,客户诉求处置及时率、办结率均100%。
  在提升技术革新力方面,集团常态化开展“五小”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活动。制定《全员创新实施方案》,在民生服务、生产提升、降本增效等方面引导职工创新创造、建言献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700多万元,荣获市、区多个集体和个人创新荣誉,多个项目摘得新区职工创新成果大奖;加大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集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等各类载体平台,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累计投入约1.05亿元,组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46个;申请知识产权86项,工法4项,QC成果12项。集团现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2家下属单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大场水厂荣获水利部“2021年度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荣誉称号,是青岛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农村供水水厂,“农村供水智慧水务中心调度平台”案例荣获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饮用水安全保障类”奖项,为省内唯一。

  >>聚焦机制体系<<
  织密产业工人维权网络

  工作生活陷入困境、遇到维权问题……当产业工人面临难题时,企业是他们可靠的“娘家人”。
  近几年,集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维权体系,并创新维权举措,既畅通了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绿色通道,也提升了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集团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薪酬、绩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均由职代会讨论研究、公开表决,保障广大职工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依法规范选举产生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保障其在集团董事会、监事会中履行职权,代表职工发表意见、表达诉求;组建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通过董事长信箱、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职工诉求办公室等渠道,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职工解决困难。近年来,累计解决职工各类建议、诉求770余项。
  同时,开展关爱职工慰问1.22万人次,金额近133万元;“一枝一叶”公益服务社募集资金300余万元专门用于关爱环卫工人,连续5年联合慈善机构免费为环卫工人体检1.5万人次;为3903名环卫工人购买互助保障重疾、意外等保险;建立350处环卫爱心驿站,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遮风避雨、歇脚休息场所;建成可供1000余名外地环卫工人免费居住的环卫公寓“网”。其中,长江路作业队户外劳动者驿站等三处驿站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集团关爱和服务环卫工人模式荣获“全国2021年度城市环卫管理创新示范案例”。
  安全生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职工队伍稳定是企业强盛的前提。为此,集团建立820个岗位9700余人全员安全生产清单;创新开展“班组安全岛”、安全员技能比武、“亲情助安”等活动,确保每个职工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规范发放高温补贴、劳保用品,规避职业病风险;投资8400余万元,开展办公生产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在一线厂、站、队、所实施25处安全生产目视化项目和77处办公环境提升项目,有效改善一线安全生产和办公环境。

  >>聚焦党建引领<<
  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抓好党建工作,就能把好前进方向。
  为推动“产改”走深走实,集团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强化产业工人理论武装工作,对智慧城市、砂石资源处置、区外拓展施工等新增业务同步设立党组织,实现业务开展到哪儿,党建就覆盖到哪儿。
  如今,党员发展也向一线倾斜,2019年以来,发展党员177名,一线职工130名、占73%。同时,集团还打造了“党旗辉映 情注民生”党建品牌,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带头”等主题活动,成立5支“红色尖兵”党员突击队和20支党员攻坚队,投身到疫情防控前线、城市更新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攻坚中。
  另外,集团还启动了集团发展实录编纂,编制集团年度大事记,企业文化入脑入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举办篮球、跳绳、拔河等各类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40余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公众开放日、服务进校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300余个,带动社会公众参与近20万人次,集团志愿服务团队获评“青岛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新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爱心义拍”志愿服务获评“青岛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下一步,公用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认真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落实,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新区贡献力量。
  (张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