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政务公开唱响惠民“好声音”

长江路街道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丁霞
  
  2022年以来,长江路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政务公开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丰富公开形式、精准服务群众,努力开创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街道强化政务公开一盘棋思想,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盯落实、专门科室具体办、纪检督察保支撑、业务科室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辉告诉记者,该街道健全工作责任链条,将政务公开融入监管全流程,做到“决策有解读、执行有动态、管理有标准、服务有指引、结果可查询”。截至目前,长江路街道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累计公示信息1560余条。
  同时,长江路街道坚持“一体开展,各有侧重,惠民便民”的思路,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富春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分别打造政务公开专区,配备公开资料展示架、电子大屏、专用电脑等设施设备。截至目前,线下专区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政务公开服务600余次。
  另外,长江路街道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打造集党建宣传、政务公开和基层服务为一体的“情满长江”智慧党建平台,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水平。据了解,该平台设置党务公开、民生服务、建言献策等10余个模块,并链接“掌上政务服务”“社区芝麻官”等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就业社保、行政审批等业务,日均服务群众达50次。
  “街道还坚持靠前服务、主动公开,多次开展‘公众开放日’、全域‘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等活动,切实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唱响惠民‘好声音’,实现政民互动零距离。”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丁晓宇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全域“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中,长江路街道对群众日常咨询度高、办理频繁的业务进行梳理,制作街道“便民服务卡”,搭建起政府与居民沟通桥梁。在“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围绕居民日常关注度较高的老旧小区改造、餐饮业环保、物业小区管理等问题,长江路街道组织6个单位代表和62名居民面对面互动交流,提高居民对政府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率。2022年,街道共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11次,涉及居民4000余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