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面子”强“里子”,乡村振兴树样板
西海岸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新,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广袤沃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王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继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部署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统筹谋划,强化精准施策,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势头强劲。今年,新区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创新”,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制定路线图。结合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新区将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力争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特色
奏响产业振兴新乐章
“产业兴,乡村兴。而特色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青说道。2022年,新区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六个工作专班组成的区级建设工作指挥部,着力抓好谋篇布局。“以特色样板示范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是鲜明的乡村振兴西海岸思路。”王卫青说。
“我们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了‘画乡达尼、红色石河’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在张家楼街道党工委书记车明超的发展谋划里,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就要打造乡村振兴“新特色”。
获评2022年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青岛市十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张家楼街道前进的轨迹,印证了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高标准建设杨家山里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12个产业振兴集聚区,壮大海青茶、蓝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特色”正成为新区的新优势。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样板”的要求,2023年,新区将继续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12个产业振兴集聚区,创建省级“十百千”示范区,全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新区将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3家乡镇商贸中心,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王卫青介绍。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王卫青表示,2023年,新区将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6万亩,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现代种业振兴工程,加快建设国际种都。
深化改革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初春时节,草莓大棚内绿意盎然,草莓长势喜人,迎来采摘、销售旺季。每天一大早,六汪镇悬泉村村民刘金彩会准时出现在草莓棚,熟练地摘下红彤彤的草莓果子并进行装盒。
“俺今年60岁,孩子都在城里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村里的‘共富公司’介绍俺到这个农场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活儿也不累,很满意!”
悬泉村党委书记、青岛七彩泉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定定告诉记者,悬泉村的“共富公司”由7个网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主营饮用水生产销售、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承接项目后,会在各网格村招募雇佣闲置劳动力,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拓宽了村民们的致富渠道。
“共富公司”是新区推行的一种新型农村经营模式,通过多村联建、村企合作等模式整合资金资源,突破村域限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确保农村资产保值增值。如今,“乡村共富公司”走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路子。
“我们将继续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资本化,着力创新突破。”王卫青表示,新区将探索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本化有效途径,推进“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试点,推动强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民队伍。
“咱们也是有副高职称的人了。”今年1月,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人社局联合发布2022年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高级职称评审结果。海青镇茶农刘洪美和丈夫李俊龙榜上有名,过去3年中,新区取得各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共137人次。
区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负责人刘玉军介绍,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面向从事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应用的骨干人员。取得职称的人员,新区会在申报涉农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奖励评定中予以支持倾斜。
内外兼修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藏马镇金水源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美观整齐的党建文化墙,来来往往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西海岸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金水源村发生的新变化。燃气入户、垃圾分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除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从生活中各处细节都能得以彰显。
幸福不仅仅源于美丽,还在于重塑产业链实现的“美丽变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文化产业年产值2.6亿元;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企业青岛绿泽画院,油画作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家楼街道激活了“美丽经济”的密码,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换来了看得见的效益。
“未来,我们要用好红枫林、达尼画家村等优势资源,通过引入专业公司,搭建场景、丰富业态,市场化运营,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发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车明超已有了新打算。
“要建设好乡村,还要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让美丽乡村有‘里’又有‘面’。”王卫青表示,2023年,新区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修建“四好农村路”54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对大村镇、六汪镇、王台街道、宝山镇等镇街4公里供水管网和9公里规模化管网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农村居民饮用水保障能力;通过“集中改造”“电代煤”等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万户以上;为全区家离学校2公里以上的农村小学生及3公里以上的农村初中生提供校车服务。
■快评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该如何落子,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西海岸新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特色产业集聚引领、内生动力充沛激荡、美丽经济标新立异,新区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12个产业振兴集聚区,创建省级“十百千”示范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特色新亮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试点,深入探索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本化有效途径,推动强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让美丽乡村有“里”又有“面”……2023年,西海岸新区将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做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在“创新突破”的号角声中,我们要加速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的乡村振兴大格局,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