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共建共治共享“大合唱”
新区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上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李涛 龚鹏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新时代进一步巩固“中国之治”社会基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西海岸新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起“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明确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上实现新突破,将重塑社会治理架构、健全诉求化解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加快在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上示范引领,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具秩序与活力。
党建引领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在全国首创区、镇街、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组织架构,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区、镇街、社区三级互联互通的网格管理信息平台……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人民为中心”绘就现代化治理的价值底色,走出了一条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先后5次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称号,连续6年被授予“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力。
去年,新区实施新市民服务改革,以微改革撬动大治理,建设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深化拓展公众诉求解决渠道,探索网格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推动新区社会治理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区社会治理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工委(区委)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构建更高效协同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更贴近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更普惠便捷的“一家亲”服务体系,运营更智能高效的社会治理支撑平台,畅通更规范有序的群众诉求解决通道,培育最具新区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打造最具活力的多元共治新格局,建立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锤炼最专业化的新时代网格尖兵,锻造最有担当的社会治理干部队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区社会治理中心将在加强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上创新突破。创新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健全“区、镇街、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治理的责任体系,完善“区、镇街、社区(村)、网格、微网格”五级架构,建立新型网格化工作体系。同时,在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上创新突破。强化镇街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物业、智慧安防等智能感知技术,建设智慧社区(街区),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区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建成启用城市云脑,促进全区智慧平台互联互通、治理资源共享共用。
以人为本
健全诉求化解机制
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打开“诉速办”微信公众号,点击左下方“我有诉求”,就会弹出四个选项,分别是受理市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诉求”,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的“发展诉求”,镇街、部门强化治理的“执法诉求”,以及并广泛倾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建议的“建言献策”。依托平台,区、镇街、社区(村)多级联动,统筹各级各类行政资源,让群众更满意、企业更方便、执法更有力。
创新搭建“诉速办”诉求解决平台,是去年新区进一步“开门纳谏”,拓展公众诉求解决渠道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新区还不断强化政务服务热线标准化建设,在全区镇街、社区开通“一家亲”服务电话线等方式,全面受理处置民生、发展和执法诉求。去年累计受理处置各类诉求38万余件。
今年,区社会治理中心将在回应民生诉求、办好群众身边事上创新突破:深入开展“办好群众身边事”活动,推动群众诉求解决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提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解决通道,完善“诉速办”诉求解决平台,建设区、镇街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和水平。
多元参与
共筑基层治理共同体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在“秩序”与“活力”上,目的是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网格员主动上门排查信息、社会组织走街串巷义务消杀、社区工作者主动问需宣传防疫、志愿队伍轮流执守跑腿代办……三年“疫”考,新区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进步。
今年,区社会治理中心将在做实社区服务,补齐基层治理短板上创新突破:深化基层党建“五红”体系建设,推广“五社联动”“红色物业”治理融合经验,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样板社区;深化新市民服务改革,优化完善市民“一家亲”服务平台,打造“市民之家”,培育有影响力的基层治理品牌;推广“德育银行”等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同时,坚持“党委引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推动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大合唱”,打造最具活力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快评
不断开辟“新区之治”新境界
□本报记者 李涛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是西海岸新区的“创新突破年”,在“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增强现代化治理的系统性、高效性,实现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率先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社会治理样板,不断开辟“新区之治”新境界。
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根本。共建,是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巨大合力,我们要不断提升人民的参与意识,创新参与模式,明晰参与路径。共治,是一种“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的成功之道,我们要建立科学的共治体系,把公众参与变成城市治理的固定形式。共享,是一种“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幸福图景,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的成效由人民的实践来检验,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建”明确主体和路径,“共治”彰显可持续性,“共享”强调利在惠民。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上示范引领,塑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争当全国城市治理创新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