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六汪镇以新村“三资”完全融合打底,实施“资源共享+共富公司”行动,走出一条共治共富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融出厚家底,抱团奔共富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乡村共富没有标准答案。近年来,六汪镇结合自身乡村资源禀赋,坚持党建引领,在新村融合发展方面立足村情、因势利导,以悬泉新村为试点,提出了“打造七彩悬泉,笃行同心共富”的发展方向。悬泉新村打破传统村际壁垒,实现统管辖区各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完全融合”,以此打底,创办了六汪镇首家村级“共富公司”,走出了一条共治、共富、共享的新村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子。
  当前,抓党建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正在西海岸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区现已成立区、镇、村三级共富公司50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1亿元,14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

  摸清资源底数
  “三资”统管完全融合

  六汪镇的新村“三资”统管完全融合,要从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说起。
  村集体守着资源难增收,曾是最困扰六汪镇经管站负责人宋翠芬的问题。去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持续深化“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自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算整治工作以来,我们发现很多村庄都存在资源丰富,但增收无门的情况。”宋翠芬告诉记者,由于各种原因,村集体土地收取租金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村集体收入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政策宣传、走访入户、党员示范带头等方式,鼓励引导各村积极开展‘三资’清算工作,为集体增收开拓更多途径。”宋翠芬介绍。经过镇、管区、村三级共同努力,全镇共清收账内内部往来、其他应收款及账外承包费等债权1640.76万元,化解债务1104.43万元;完成75个村庄账外债权、债务摸排,共计摸排出账外债权2188.23万元;摸排审核经济合同2810份,发现问题合同284份,整改收回欠缴承包费85.33万元。“通过‘三清’‘三资’专项整治工作暨党建统领乡村资源共享行动,镇内部分村庄由原先等、靠、要的转移支付村变成了经济收入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上进村,如砖瓦屯村、店子村、找字庄村、徐家前夼村、立柱大庄村等。”宋翠芬说。
  悬泉新村,因境内的铁橛悬泉而得名,由地缘相近的七个网格村组成,村域面积24平方公里。2022年11月,完成了“三资”清算整治的悬泉新村,出台“三资”融合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七个网格村1235户经济组织成员的意见,体现大多数成员意愿、履行合法民主程序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将新村土地采取折股量化的方式实现完全融合。
  “所谓折股量化,就是把村内土地折算成现金,然后按照新村人口比例将现金折算成股份,实现新村资产量化。”六汪镇悬泉新村党委书记王定定介绍,融合后新村实行统一“三资”管理、统一财务核算、统一收支管理,实现新村一套班子、一套账目、一套制度。在新村党委的带领下,“三资”整合集聚、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

  村庄抱团发展
  “共富公司”领民共富

  跟随王定定,记者来到悬泉新村新建的便民服务大厅。大厅内干净的座椅有序摆放,综合事务、民政救助、农村经营等办事窗口一目了然。“为进一步满足村民办事需求,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建设了这处新村便民服务大厅,很多之前要到镇上办的业务,现在来这里就能办理。”王定定介绍说。针对新村便民大厅无法办理的业务,新村还成立了代办员队伍,替村民“跑腿”,为村民解忧,真正让村民实现办事不出村。
  打通村民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后,在新村“三资”统管完全融合的基础上,如何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成为摆在王定定和新村党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去年,六汪镇开始推行“共富公司”建设,悬泉新村抢抓机遇,成为全镇首个村级“共富公司”试点村。
  王定定介绍说,根据新村实际,悬泉新村先是成立了青岛七彩泉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家政服务等内容,后又成立了青岛七彩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七彩泉商贸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共富公司围绕乡村农副产品、劳务输出、工程建设和乡村文旅等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推动本地地瓜、樱桃、绿茶等优质农副产品外销,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对村内闲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与优质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开展定向培养,做实劳务输出。

  强化自我造血
  唤醒农村闲置资源

  “这个园区占地50亩,之前一直对外出租,但由于种种原因,园区经营遇到一些问题,处于闲置状态。”在七彩泉农业园区,王定定向记者介绍道,现在青岛七彩泉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已与园区承租方达成新的协议,共同开发园区,由共富公司控股经营,获利后,双方按占股比例进行分红。“目前,我们正在考察一些农业项目,对接农业专家,经过充分调研后,对园区进行重新开发,增加公司收入。”王定定说。
  据介绍,青岛七彩泉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通过政府搭台,已承接了近50万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项目、30余万元的农村厕所维护项目,实现了正常运转。“按照六汪镇村级共富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共富公司前5年,提取公司收益的70%作为任意公积金,30%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东)分配利润;5年以后提取50%作为任意公积金,50%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东)分配利润。在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逐年增加入股成员分红,最终实现共同增收的目的。”王定定介绍说。
  近年来,六汪镇围绕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发展、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多渠道促进集体增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该镇通过建立“共富公司+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集体、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直接或间接入股乡村“共富公司”,让村集体和村民更加有效地参与二三产业,获取更多收益。与此同时,该镇发挥政府兜底扶持作用,以公共财政购买服务项目为突破,优先让共富公司承接项目。截至目前,六汪镇已试点成立了1家镇级共富公司、2家新村共富公司。
  “共富公司让村庄经营,从以往各村单打独斗模式过渡到村庄抱团发展模式,深化了乡村在全面振兴过程中的‘自我造血’功能。”六汪镇党委书记李海波说。下一步,六汪镇将持续深入开展“党建领航”行动,在着力构建完善“一新村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党建雁阵格局的同时,深入实施“资源共享+共富公司”行动,开展农村闲置资源“唤醒计划”,在组织融合的基础上完成全部新村集体资产合作融合,实现6个新村资产、资源、资金的深度融合,打造6家新村共富公司,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