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通过成立融合协同创新联盟,西海岸新区在上海打造集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全球产业资本配置平台——

共享全球资源,共筑产业梦想


   融合协同创新联盟(中心)暨上海生命健康科创中心揭牌。 □记者 王培珂 摄
  □本报记者 刘腾

  黄海东海同潮,青沪深情互动。3月9日,上海张江科学城内,融合协同创新联盟(中心)暨上海生命健康科创中心揭牌启用。这是西海岸新区在沪打造的集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全球产业资本配置平台,将通过共享资源、整合优势、协同创新,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和各要素协同创新成果。
  据悉,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由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国盛资本、美中国际商会、法国达索系统、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复旦大学科技园、重器资产、奇点控股、华耀资本、永保集团共同打造。目前已有60余家会员单位、50余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联盟智库和资源库。
  早在2021年,青岛市就深入推进全球资本配置行动。西海岸新区发起成立青岛国际产业资本咨询委员会,全球遴选10名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并形成以委员、顾问、院士等为主要群体的国际化智库资源。2022年9月,位于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西海岸新区“上海城市会客厅”建成启用,累计开展各类产业推介30余场,成为新区在沪双招双引门户。在此基础上,依托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国家战略要地资源和美、英、法、日、韩、澳等国的国外专家学者,共同组建融合协同创新联盟,实现高端人才集聚和“朋友圈”扩容。
作为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的载体和执行机构,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位于张江科学城,一期上海生命健康科创中心面积1800平方米,设置科创孵化加速区、联盟办公区、商务洽谈区等区域,打造西海岸新区“上海城市会客厅”升级版。下一步还将建设半导体及光电显示科创中心,融合两地要素资源,构建融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资本赋能、产业促进”四大创新集聚平台。未来,还将拓展产业领域,在国内外设置分中心,形成“1+N”全球网络布局。
  “通过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这种‘飞地’模式,我们在上海设立众创孵化平台、共享研发实验室,以要素饱和式服务,实现初创孵化与加速成长;依托我们重点打造的‘五位一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管理模式,在新区承接项目的量产落地,实现迭代升级。”上海青融集团公司董事长、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郭文军介绍。
  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西海岸新区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锻造“长板”,新型显示、集成电路2个市级产业园区已正式挂牌,京东方、富士康等重大项目实现量产,打破了全省“缺芯少面”的局面;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计划,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华大基因、正大制药等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纵深发展。这与张江科学城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相契合。
  活动当天,同步召开三场工作对接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行业协会相关人员围绕生命健康、半导体及光电显示等产业领域开展精准交流对接。
  “得知我们要在北方设立运营中心,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立即从产业政策、场地选址、人才生态、资本赋能等方面牵线搭桥,开展一站式精准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在青岛建设山东省遗传病基因检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中心、IVD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注册及生产项目。”国内遗传病领域头部企业上海韦翰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鹏飞说道。
  据了解,目前已有上海医加医科技、美王全球健康产业集团、微远芯微系统技术公司等10余家企业相继入驻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活动当天,锦江国际、雅士高电器等知名品牌签约西海岸新区。
  “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架起了青沪两地协同发展的桥梁。共谋合作发展,共享全球资源,共筑产业梦想,这既是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初衷,也是实现青沪两地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西海岸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