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黄岛街道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蓝马甲+红袖标”织牢平安网

  □本报记者丁霞

  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社会治理“精耕善治”的最终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黄岛街道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以“蓝马甲+红袖标”模式,汇集各方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形成联动联防、协同治理格局,筑牢社会治安稳定根基。

  凝聚多元力量
  形成治理合力

  据悉,黄岛街道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措施方法,制定群防群治工作方案;成立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统筹协调群防群治力量部署,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
  “街道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刘丽娜告诉记者,目前该街道已发动400余家企业、2000余名居民、150余名党员代表,与辖区内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爱心志愿服务队等进行有效整合,组建群防群治队伍。该街道还结合微网格划分区域,坚持“区域整合、就近就快、多点呼应”原则,对队伍进行划片分组管理,进一步优化配置群防群治力量。

  加强隐患排查
  化解矛盾纠纷

  为及时发现治安问题隐患,黄岛街道在辖区主次干道设置58个治安巡逻岗,组织身穿蓝马甲的网格员和佩戴红袖标的治安志愿者,采用定点巡逻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小区、沿街店铺等开展隐患排查,并协助黄岛执法中队等部门对辖区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进行治安清查和安全检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问题隐患50余起,现场整改40余起,限期整改10余起。
  刘丽娜介绍,该街道还运用调解室、初心驿站等阵地,统筹网格员、村贤、社贤、和事佬等力量开展就地调处,通过闲话家常与群众做朋友,让群众打开“话匣子”、化解“硬疙瘩”,实现调解阵线前移,让矛盾纠纷得到精准调解。截至目前,共走访1709户居民,排查出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30余起,化解率超90%。

  强化宣教工作
  织牢安全网络

  此外,黄岛街道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为“信息员”的角色作用,通过以房管人、“一户一档”“一房三知”动态管理,全面摸清辖区内重点人群底数,逐一分类建档、明确管控责任、强化动态跟踪,严防人员失管漏管。该街道还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开展安全教育、普法宣传,并组织网格员、志愿者通过街头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普法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建设平安社区的积极性。目前共张贴发放标语、公告、明白纸5000余份,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80余次。
  下一步,黄岛街道将继续发挥“蓝马甲+红袖标”的作用,加强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纵深推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居民自治和群防群治水平,织密织牢社区治安防控网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