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去年三、四季度全市“摘星夺旗”考核中,西海岸新区在城市更新建设板块两度摘得“10星”,“高分答卷”背后有啥经验?

敢闯善为炼出双“10星”


  乳山公园已成为居民的“休闲后花园”。□记者 李亮 摄
  □本报记者 张静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永恒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2年,青岛市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并将其列入全市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的单项板块之一。奋力打造宜居幸福新典范的西海岸新区积极贯彻市委部署,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工作,在去年三、四季度“摘星夺旗”考核中,新区两度摘得城市更新建设板块“10星”,成绩亮眼。
  “10星”的背后,新区到底有啥经验?透过新区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多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找到解析这张“高分答卷”的一个关键词:敢闯善为。

  腾笼换鸟
  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

  以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契机,西海岸新区正大刀阔斧加大攻坚力度,通过重塑新空间,让土地“换”发新活力,“寸土”生“寸金”。
  聚焦王台老工业区、青岛自贸片区、董家口化工园区三大重点低效片区,新区全力推进总投资478亿元的42个攻坚项目,共拆迁村居14个、4283户,腾退清理低效小企业470多家、拆除建筑物203万平方米,腾挪土地1.24万亩。三大片区通过“腾笼换鸟”释放城市大量发展空间,为产业引进、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84个重点项目先后落地、40个项目在谈。
  为推动项目落地,加速产城融合,新区加快“筑巢引凤”推动重点低效片区产业聚势升级。王台老工业区围绕京东方项目,靶向引入中南高科、融合光电等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2022年11月21日,青岛光电产业园一期融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及二期东旭光电项目开工;总投资81.7亿元的京东方项目于2022年11月25日点亮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王台老工业区实现了“引入一个龙头,带动一片产业,兴起一座新城”的华丽“蝶变”。
  “闯创驿”项目是全市第一个在老工业园区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打造的科创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旧楼改造、存量提升的“微更新”理念,将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了一个融合当代文化、创新商业、科创办公、沉浸式旅游等要素于一体的智慧型园区样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开园运营,招商入驻企业600家,注册资金约8亿元;预计未来注册企业将超过3000家、产值200亿元、年税收4亿元,实现老旧厂房到科创高地的“凤凰涅槃”。

  集约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载体。面对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新区坚持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之路,通过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为新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按照“向地下要空间,向地上要效益”的经济理念,积极探索“地下+地面+地上”立体式集约化用地新模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总投资8.3亿元的珠江路连通工程充分贯彻“向地下要空间”,主线段采用隧道形式下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步设计建设2.2万平方米智能化车库、542个停车位,既打破校城“壁垒”,又充分挖掘地下空间。总投资1.02亿元的奋进路打通工程则“向地上要效益”,利用道路上方空间,打造210米长的半敞开式隧道,解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东西校区通行、采光及通风问题;顶部建设6500平方米的“空中”体育场,丰富学校师生活动空间,促进校城融合。
  破解“停车难”,是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为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区在停车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上下足功夫。投资5200万元的太行山路小学配套停车项目利用原有地形6米高差特点,挖掘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新增191个公共停车位,既有效增加了停车供给,又提高了师生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含金量”。
  建设公园城市是城市更新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能有效提升城市品质。西海岸新区投资5.3亿元高质量完成54个公园城市建设项目,着力在做精做细做美做韵上下功夫,“一山一策”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总投资2.9亿元的14处山头公园,深挖“山头”特色内涵,将新区精神、公益理念融入山头公园建设,打造了一批“红十字”“红石榴”等主题公园,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城市文化韵味。

  夯基提能
  增强城市发展硬支撑

  数字技术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能有效解决城市运营管理的复杂性问题。西海岸新区以数智化平台赋能城市更新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推广平台应用、强化平台功能、增强平台管理等措施,有效统筹协调各项资源,加强了项目服务保障能力,先后整改问题1000多个,切实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和骨架,城市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新区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等重点领域,推进总投资769亿元的25个攻坚项目。其中,实施明董高速等8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17亿元;加快实施地铁6号线一期、二期项目,总投资281亿元;作为董家口港北向疏港重要高速通道,总投资46亿元、全长22.1公里的明董高速项目新区段已完成总量的70%,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绿色低碳是推动城市补齐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海岸新区以“创新驱动”建立低碳清洁供热新模式,打造总投资23亿元的华能董家口长输热力管线项目,创出攻坚领域绿色低碳新典范。其中,一号中继泵站采用全地下建设模式,地上铺设景观绿化,节约用地约6亩;通过大型机组发电余热利用技术,在不增设燃煤供热机组的情况下,增加供热面积约3900万平方米,采暖季可节省燃煤64.7万吨;同步建设智慧供热平台,对整个管网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智慧调控,达到安全运行、节能降耗的效果。

  以人为本
  奏响城市更新新乐章

  城市更新,怎么“更”?小区改造,怎么“改”?问计于民,人民说了算!新区常态化开展城市更新项目“金点子”征集、项目建设质量“请您阅卷”两个活动,广泛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更新建设的积极性,一个月时间征集“金点子”262条,全部集锦成册,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有益借鉴。同时,探索构建“订单式需求、菜单式供给、清单式推进、阅单式评判”模式,创新建立“五个一”常态化工作机制,让“金点子”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更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是成事之基。西海岸新区在城市更新建设专班干部中大力倡树“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坚克难的本领”等“七个必备”素养,坚持锤炼干部队伍作风能力,锻造担当实干“真本领”。专班干部坚持到项目建设的一线去,进现场、解难题,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质效在一线提升,全力打好统筹调度、督导考核、观摩激励等“组合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保障推动攻坚行动取得更高突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