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国之大者”,做好“三农”工作
□本报评论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4月12日,工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谋划今年“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关键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会议的召开,对于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使命,作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率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我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应有行动。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以“创新突破年”为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实现创新突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必须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抓好粮食安全、种业振兴、耕地保护、农产品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耕地保护要量质并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种业发展要创新提优,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规划打造新区种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坚决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农产品供给要充足多样,抓好“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切实端牢饭碗,把新区的品牌农产品推向全国。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必须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业强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会议对农业强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增强内生动力,着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等明确要求。全区上下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围绕全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着力推动城市产业资源、资金资源等向镇村倾斜,协同推进乡村“五个振兴”。要聚焦产业需求,强化问题导向,统筹把握、协同推进,着眼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关键在党。近年来,新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凝聚起农业强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乡村振兴区级领导联系镇村工作机制;要创新乡村治理,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抓好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凝聚工作合力,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是我们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必须完成的新时代答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时不我待的责任使命、稳扎稳打的历史耐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建设贡献新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