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送“技”上门,盐碱地变丰收田

王台街道大力发展盐碱地水稻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水稻种植基地,农民们忙着播种育秧。
  □本报记者 周莹

  4月11日,在王台街道六福新村的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基地,农民们正在进行水稻播种与施肥工作,近千亩盐碱地即将变身“稻米粮仓”。
  据了解,六福新村紧邻胶州湾,位于龙泉河、错水河、巨洋河、洋河、跃进河五条河交汇之地,由于地势低洼,庄稼十年九涝。近年来,王台街道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让这片“水淹地”成为高产的“金土地”。
  “我们张小庄福稻商贸专业合作社初步流转了15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街道还帮我们邀请了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水稻育秧。今年预计亩产能达到1000斤左右。”张小庄网格党支部书记张培高说道。
  “面对今年春耕生产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提前对辖区提灌站进行检查维修。同时,全力畅通农资供应渠道,方便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户销售农产品并购买化肥、种子等农资,确保种、肥、药等物资储备充足。”王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展雄说,街道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一线,把良种、良法、增产增收的农业技术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这些农技人员不仅为我们做技术指导,还会帮助我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种庄稼心里更有底了。”六福新村村民纷纷称赞道。
  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如今变成连片的水稻田。盐碱地水稻种植,成功蹚出了一条种植结构转型、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