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以“智”促“治”,出港货车无超载

区交通运输局不断探索源头治超模式,创出港口治超“新区经验”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冉德平
  “2023年第1季度,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5家重点源头企业共计出港车辆22.3万余车次,出港货物711.4万余吨,没有发生一起出港超限超载行为……”前不久,在西海岸新区源头治理超限超载专题座谈会上,区交通运输局董家口治超办负责人王立雪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源头治超经验措施,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不断探索源头治超模式,会同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和全链条监管,确保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创出了港口治超的“新区经验”。
  >>科技加持<<
  智能地磅上岗查超载
  4月17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码头有限公司,一台运载铁矿石的大型货车缓缓通过设在出口处的智能地磅,电子显示牌标注这台货车载重总量48.96吨,为合法装载,实现顺利取票下磅。
  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是西海岸新区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之一,平均每天出港货车2470余辆,运载货物8万余吨,大都是运载原油、粮食、矿石等货物的重型车辆。
  今年,区交通运输局牵头指导董家口港区运输企业将人工地磅升级为智能地磅,通过扫描射频卡提取电子提货单信息和皮重过磅信息,自动确认指令保存数据,车辆经过地磅道闸自动起竿放行。同时,依托智能地磅将过磅数据进行语音提醒,LED屏同步显示车牌号及称重信息。总重超过49吨超载车辆,系统自动锁定打票系统,提醒后台管理人员引导、管控超载车辆到指定地点卸货。
  >>驻企蹲点<<
  督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治超先治本,源头是关键。区交通运输局与董家口港区5家重点源头企业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开展常态化走访帮扶活动,指导源头企业完善机制、制定措施、规范管理,解决了源头管理盲区。同时,帮助源头企业建立健全源头治超制度,规范台账记录,优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车辆检查登记、日常工作记录、学习宣传活动等各类台账11类,完善了治超工作运行体系。
  出港装车是管控重点,区交通运输局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控”。该局工作人员帮助指导青岛港海业董家口油品有限公司大力推行“智能防控”,制定发放《超限超载专项作业指南书》,从入场前手续办理到出场磅单核查,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巩固提升了源头治超工作成效。对油罐车辆采取“智控”模式,装车“八大”联锁、油罐主动防护等作业实现全程管控,任何一项联锁被触发都将立即停止装车作业,有效避免了溢油超载隐患。
  同时,区交通运输局加强董家口港区内巡查力度。该局工作人员对“地磅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地磅操作是否存在人为干扰、源头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装载、装载记录是否完备”等问题实施重点检查,对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拼装、擅自改装的货物运输车辆,抄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予以依法查处,并联系源头企业对货物及时进行相关处置。2022年以来,港区内共出动检查人员1068人次,检查车辆12852辆,确保了港区内运输业务规范有序开展。
  >>“四专”行动<<
  引导驾驶员遵规守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山东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抓好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提高货车驾驶员遵规守纪意识和行动自觉,对于治理货车超限超载工作至关重要。
  区交通运输局启动条例宣传“四专”行动,在交通运输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条例,维护从事道路运输行业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专会”部署。牵头召开新区学习贯彻条例专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建立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形成源头治超合力。“专场”辅导。邀请专家和行业专业人员,举办讲座,讲解源头治理工作流程、检查标准,分享工作经验。“专栏”公布。在港区主要货物运输通道、重要桥梁入口、区界路口以及货物运输流量较大的路段和节点,利用LED宣传栏播放条例内容,引导司机人员认识超限超载行为的危险性。“专册”发放。印制条例明白纸、《超限超载作业指南书》等材料,定向发放给源头企业。截至目前,区交通运输局共设置宣传栏18处,发放明白纸等指导资料2000余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