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首次走出北京,“驶进”西海岸新区,展示绿智融合最新成果
“第一展”遇见绿色城轨新未来
展商参观复兴号动车组模型。□记者 龚鹏 摄
□本报记者 李涛
4月27日,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西海岸新区启幕,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同期举行,开启沉浸式绿智融合“轨道之旅”。
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行业第一展”“国际城轨第一展”,首次走出北京,移师青岛,落户新区,有何“新亮点”?对新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何影响?展会启幕当天,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逛展览
呈现绿智融合成果
走进青岛世界博览城S4展馆,精彩纷呈的产品体验活动、琳琅满目的列车模型与设备器件、高端灵活的智能机器人……展会现场一派热闹景象,展示着国家城轨行业积极创新、蓬勃发展的侧影。
相对于视频、模型等展览方式,“13+N”实车展示无疑更具体验感和冲击力。现场包括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智轨、云巴等中低运量车型,以及标准地铁车、双流制市域车等实车展示,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市民参与互动体验。
瞄准行业的热点领域及市场需求,展会推出海量创新解决方案:60000多平方米展览空间,9大专业板块、18个主题展区,“13+N”实车展示,近30家城轨业主联袂出席;400多家行业顶级参展商集体亮相,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设计咨询、运营管理、装备制造、信息化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吸引了京投集团、中国中车等行业头部企业及新势力参展,以品牌赋能行业,以新品带动发展,呈现绿智融合最新成果。
其中,18个主题展区涵盖高新技术、工程创新、设计咨询、安全创新、人才培养、都市圈、产业园区、示范工程等内容,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听论坛
预见轨道市场趋势
展会主论坛上,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带来城轨交通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与突破性成果最新进展分享,预见中国轨道市场的未来趋势,共同构建轨道发展的未来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带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思考”,荣获2021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现场分享“功率半导体器件——绿色城轨建设的物质基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据了解,本次展会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同期举办的论坛共计18场次,以“1+11+4+2”矩阵形式亮相——1场主论坛、11场分论坛、4场专题论坛和2场沙龙。
分论坛方面,主题涵盖了行业的发展热点、痛点与未来趋势,邀请城轨交通设计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前来论道,助力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与行业最新动向保持同步,加速创建行业绿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首度亮相的首届城轨高交会将重点发布签约40多个项目,意向签约金额近300亿元,将高新技术产品和城轨绿智发展的共识落到实处。
看活动
青岛特色亮眼吸睛
开幕首日,展馆内外人头攒动,吸引了来自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市行业核心圈专业观众到访。展会期间还安排了20项互动活动,包括项目招商政策宣讲、专业参观团、“青岛日”开幕式暨青岛轨交专题论坛、青岛轨交企业开放日等。
作为首次在京外举办的此类展览,北京-青岛轨道展暨首届城轨高交会结合举办地青岛的发展需求,根据其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内容上予以凸显,“青岛日”开幕式暨青岛轨交专题论坛、青岛轨交企业开放日活动、“青岛日”嘉年华活动等带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活动设置,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链条的活跃性,呈现青岛轨交发展成果。
作为此次展会的举办地、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8条地铁线路,总里程约280公里。其中,正在建设的地铁6号线采用了国内首座全方位预制装配式技术、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控制等先进技术。
未来,新区将以展会为契机,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品质提升,加快打造一批高端TOD综合体项目,打造“站城融合”的“青岛模式”“新区路径”,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