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镇深入实施“文美大村创新突破行动”,擦亮“大村四季好风光”旅游品牌
文旅融合铺就“花样”乡村振兴路
新区第五届牡丹芍药赏花季在大村镇开幕。□记者 梁玉鹏 摄
“五一”期间,西南庄村丁家里民宿预定火爆。
游客在种植园采摘葡萄。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参观西南庄村史馆。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文化旅游在乡村建设中掀起一股热潮,得到游客青睐,给文旅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以来,大村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新突破年”为抓手,深入实施“文美大村创新突破行动”,擦亮“大村四季好风光”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大村镇在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加快打造新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在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的同时,做足山水、生态、茶酒文章,培育壮大康养旅游产业;在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便捷化、食宿舒适化、监管无缝化……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以文彰旅
“龙马精神”擦亮文化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大村镇作为龙马文化的发祥地,500年来,龙马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近年来,为进一步传承发扬好龙马精神,大村镇全力打造“龙马大村民俗文化节”文化品牌,“龙马锣鼓”“龙马旱船”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赋予龙马精神新的内涵,以培育新时代新风尚为目标,大村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幸福工程,打造“凡星闪耀 德美大村”“宣讲惠大村”等优秀品牌,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大村这片热土上结出新时代硕果。
文旅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要通过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耕种用的犁耙锄头、烛火昏黄的煤油灯、老式中药柜、老式挂钟……走进西南庄村史馆,一股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的村史馆分为村史介绍、发展历程、先试先行、村庄规划和未来展望五部分,设置村史展示廊、陈列物品、荣誉墙及党性教育等板块。村史馆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留住乡村记忆,保存好珍贵的物件和史料,记录好西南庄村发展变迁。”西南庄村党委书记丁连国介绍,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村民的集体认同感,西南庄村党委先后成立书画协会和丁氏文化研究会,创办“丁家里民俗文化节”,编写了两万字的《西南庄村志》,将村庄文化和村民生活融合在一起,用文化促进村民整体素质提升。
近年来,大村镇不断重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工作,投资360万元打造西南庄村史馆和东方红红色文化馆,搭建起大村镇的红色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平台,绘就出一张彰显大村人文精神、风格独特靓丽的文化名片。
以产兴旅
特色产业助推旅游升级
在大村镇龙潭村以北,有几排整齐排列的红瓦房,靠近可闻到一阵阵粮食发酵的气味。“这里以前是3排坍塌的校舍,我们改建成了烧酒坊,周围种了100亩大米、300亩高粱,现在作为酿酒原料,以后还可以发展旅游研学产业。”潭隆烧坊项目负责人郭宁介绍,该项目一期投资2000万元,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年产原酒100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
该项目的落地,不仅为龙潭村盘活了闲置资源、带来了租金收入,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出家门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工厂,每月工资5000多元。”烧酒坊工人胡学广对记者说。
“后续,我们将依托特色烧酒文化,打造集现场观摩、红高粱观光、餐饮、民宿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和研学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培育新的网红打卡地。”郭宁介绍,一期项目除了烧酒坊之外,还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宴。“目前农家宴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将为游客带来更多绿色健康的美食。我们还搭建了酒文化展厅,向游客展示制酒过程,挖掘更多白酒文化的特色与内涵。”郭宁说。
文旅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大村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出平欧榛子、苹果、蓝莓、秋月梨等优质农产品,拓宽农民致富道路,打造形成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冷链存储、国内供销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目前大村镇已建成青岛西海岸新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农高集团(大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9家现代农业园区。
以旅惠民
文旅融合喜迎八方来客
“随着新区第五届牡丹芍药赏花季暨龙马大村民俗文化节的开幕,正好又赶上五一小长假,这段时间来我们这游玩的客人特别多。”大村镇西南庄村丁家里民宿经理丁进芳告诉记者,随着大村镇节会活动的持续开展,民宿每天都是爆满的状态,需要提前几天进行预订。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丁家里民宿项目开始筹建。西南庄村村委会将村中几十处闲置村居进行了集中改造装修,聘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结合每一栋房屋特色,对院落、内饰布景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和装修。“随着周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村通过村集体出资与村民出资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青岛丁家大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聚焦园区开发、民俗旅游和餐饮服务三个方面,不断做大做强村庄旅游全产业链。”丁连国介绍。
近年来,借助梅花鹿研学基地、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等文旅产业项目,大村镇大力发展周边村庄经济,通过项目土地流转实现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与此同时,随着在文旅基础设施上的不断投入,镇域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公共服务更加便利,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大村镇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一手抓流量、一手提质量,加快打造康养名镇名片。”大村镇党委书记任双平表示,接下来,大村镇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镇域道路提升工程,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大村旅游的满意率和“回头率”,形成“文明大村人,喜迎八方客”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