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幸福满“格”
珠海街道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促进社区治理精细化转型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您是刚租的房子吗?我这边需要登记您的身份信息……”这是珠海街道琅琊台家园小区网格长单晓晓开展流动人口定期巡查与入户排查工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近年来,珠海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结合街道实际,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法和路径,建立“四级网格”,激活社区“微细胞”,通过小网格实现流动人口深度融合管理,保证底数清、情况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促进社区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搭建“四级网格”
服务“一网覆盖”
珠海街道辖区商贸发达,是流动人口聚集地。流动人口的涌入,一方面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治安压力大等问题。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让流动人口“留下来”“留得住”,成为珠海街道面临的一道现实难题。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人员流动快等特点,珠海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区—物业—楼栋”四级网格信息排查网络,把社区党员、退役军人、物业人员等纳入“网”中,选取代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责任细化分解到“微网格”,网格员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后及时登录基础台账,确保“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
截至目前,珠海街道2万余名流动人口已通过55个社区网格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形成一网全覆盖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延伸服务触角
情暖流动人口
东新村是珠海街道流动人口较多的一个村,今年3月份,珠海街道综治办公室联合东新村小星星幼儿园组织开展“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政策咨询”宣传活动,对流动人口入学入托的一些政策进行解答并现场进行招生。
“以往了解入学入托信息都得自己去相关部门咨询。现在好了,工作人员主动给我们讲解,别提多方便了!”从安徽来新区打工的刘慧兰告诉记者。
珠海街道还积极融合社会力量,吸纳物业、房屋中介、重点行业企业等工作人员加入微信群,成为前置信息“探头”,从源头掌控人员信息。“我们建立信息反馈快速响应机制,网格员24小时关注群内信息,第一时间响应联动,群内反馈办结情况,实现事件处置闭环管理,激活社区网格‘微细胞’。”珠海街道综治办公室主任孙守光说,截至目前,街道摸排流动人口信息21000条,指导办理电子居住证2330个。
另外,街道新修订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考评制度,要求网格员主动细化服务,开展“点单式”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开展多方联动
提高服务质效
前不久,东新村新增流动人口王继轩来到村办公室咨询如何办理居住证,鉴于目前已经可以线上申领电子居住证,工作人员建议他在“山东微警务”公众号上申领电子居住证。“我不会使用手机操作,工作人员就让我坐下来,一步步地帮我操作办理。”王继轩说道。
为给流动人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珠海街道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采取“1+1+X”联合工作模式,完善“街道、派出所、社区”三方联动会商机制,协调解决工作难点、堵点,为网格员开启“绿色通道”。同时,发挥党员的“头雁效应”,通过开展党员向社区报到志愿服务,带动小区居民主动提报流动人口信息,延展管理链条。截至目前,珠海街道已组织1058名在职党员到18个社区报到。
下一步,珠海街道将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继续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方法、新路径,创新工作举措,深入推进平安珠海建设,共建和谐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