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今年一季度,西海岸新区绿色贷款余额约355亿元,同比增长93.69%,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共赢

绿色金融赋能“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董梅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金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3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启动以来,依托“金融管家”和金融辅导等服务机制,西海岸新区积极探索以绿色金融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的新模式,通过构建长效金企对接机制,形成“金融+绿色+产业+生态”的正向循环。
  据统计,一季度,西海岸新区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54.99亿元,同比增长93.69%,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共赢。

  加强金融辅导
  打造绿色金融“新区样板”
  明标准、建机制,是新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最重要部分。今年,新区制定《2023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工作方案》,以政金企联动工作、常态对接和白名单推送等三项对接机制为基底,以绿色金融助推“双碳”达成为目标,以金融服务进园区等五大专题对接行动为措施,畅通金融供给渠道,实现要素资源有效配置,推进新区绿色金融总量、增速迈上新台阶。
  聚焦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今年,新区依托农业银行青岛分行、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3家银行的绿色金融专营事业部,探索组建了绿色专营辅导队,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打造绿色金融“新区样板”。
  “绿色专营辅导队在开发产品、便捷审批、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上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契合度。今年,三家银行共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中的47个项目提供了30.62亿元的信贷支持。”西海岸新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薛永吉说。
  为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发展,新区优化了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和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2大园区的“金融管家”团队,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对入驻园区的集成电路、芯屏等产业提供适合产业特点、成长阶段、期限匹配的金融服务。一季度,提供授信支持41亿元,发放贷款31.47亿元,有效助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发展。


  一企一策服务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今年以来,新区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了绿色经济、基金投放、债券发行、风险缓释等方面的调研走访活动,掌握与企业融资需求相关的各类基础性信息。
  活动中,与重点生态环境企业讨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应用场景及落地模式,组织绿色债券专题培训研究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为440家化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保险保障,来自保险公司的金融辅导队结合保险产品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使金融辅导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有效利用各类优质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新区28支专业金融辅导队“量体裁衣”,一企一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点对点金融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据统计,一季度金融辅导队累计走访西海岸新区重点项目和企业2808家,共摸排有融资需求企业431家,需求金额1044.19亿元,目前已累计授信309.44亿元,发放贷款100.17亿元。
  依托“金融管家”和金融辅导等服务机制,新区还开展各领域、各层级的金企对接会54次。组织新区金融机构分别对青岛开发区辖区范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张家楼街道、隐珠街道、胶南街道和王台街道等辖区内小微企业进行金融辅导,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助力低碳转型
  “保险+服务”全面保障
  3月28日,山东省首单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绿色贷款在西海岸新区投放,青岛合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得8000万元资金贷款,专项用于企业投建的宏海节能门窗幕墙总部基地项目建设。
  该笔贷款创新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为项目提供事中风控服务、事后损失补偿的全方位保障,银行机构利用保险增信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既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也为银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拓展了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新区持续加大对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设施等领域支持,引导银行与保险公司创新合作,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障,提高银行机构放贷信心并给予利率优惠,开创银行助力绿色建筑发展服务新模式。
  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已建立企业金融碳账户150个,涉及绿色贷款121.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26%,低于全区各项贷款利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