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领办合作社,奏响富民曲

六汪镇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


  刘子山(右)正在查看奶牛生长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六汪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农户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获益,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村民“三方共赢”。

  打造增收新平台
  农特产品拓销路

  “这一片就是我们合作社流转来种植黄烟的土地,面积在200亩左右。黄烟种植计划已经报给镇上了,明年就可以进行种植。”5月25日,六汪镇大沟新村党委书记刘然堂在位于山周网格的一片土地上向记者介绍道。据悉,大沟新村包括大沟、小沟、山周和劝礼4个网格,4个网格皆有种植黄烟的传统。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种植黄烟的散户村民逐渐减少,曾经兴旺的黄烟种植产业逐渐萧条。
  今年以来,在六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大沟村依托上级扶持资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建立了青岛大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黄烟,在为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也解决了村内劳动力就业等问题。“相比于传统散户种植,合作社种植具有种植成本低、管理更高效等优势,规模化的种植更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刘然堂告诉记者,后续还将在烟田附近建设烤烟房等配套设施,打通黄烟生产链条。
  “除了黄烟,我们这里的板栗、地瓜和芋头等农特产品品质也都很好。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合作社这个平台,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注入新的动力。”刘然堂说道。

  因地制宜谋发展
  稳定增收后劲足

  和大沟新村一样,六汪镇屯里新村也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建立起青岛屯里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但在壮大集体经济上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
  “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发现畜牧养殖业存在投入成本高、养殖周期长等硬性特点,而对于我们新成立的合作社来说,想入行畜牧养殖业的风险很大,村集体也不敢冒这个险。”屯里新村党总支书记刘子山告诉记者,经过集体讨论后,合作社最终放弃了直接经营畜牧养殖的计划,改为通过入股村内成熟畜牧养殖企业的方式,为合作社增加固定收入,积蓄发展力量。
  “我们村内的圣鑫国宇畜牧养殖合作社主要养殖肉牛,经营稳定。经过洽谈后,我们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每年可获得入股金6%的固定收益,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刘子山说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释放振兴新动能

  党组织举旗,凝聚起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六汪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该镇坚持“头雁领航”,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办共富公司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紧紧围绕土地和“土特产”等优势资源来做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目前,全镇由党组织领办了5家共富公司和3家股份经济合作社。
  与此同时,六汪镇坚持优先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为共富公司争取了农药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厕所维护和办公室改造等项目,解决了60多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村集体增收16万元;为4个经济薄弱村承接“万村共富”帮扶资金200万元;积极为悬泉村争取市级乡村振兴帮扶资金等。
  下一步,六汪镇将继续围绕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做活土地文章、发展特色产业等路径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