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街道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党建惠民生,幸福有质感
□本报记者 丁霞
近年来,黄岛街道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多元参与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质量、创新机制载体,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起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握指成拳”“聚沙成塔”的强大合力,助力各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党建聚合力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为充分发挥党建共建优势,开拓党建阵地,不断发掘新工作亮点、创新活动形式,街道以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爱国教育等为重点,联合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的党建共建活动,推进党建业务交流与政企服务向纵深发展。”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李瑞富说道。
据介绍,5月初,黄岛街道海坛岛街社区与青职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党支部、青岛港外理公司党支部、青岛港电力公司党支部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联合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前湾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华欧集团,组织41名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在小乳山开展了“认领一棵树”爱心活动,让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变成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东盐滩社区依托区工信局优势资源,在辖区开展“爱山东”APP推广及移动信号检测行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通信难题。通过全面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黄岛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组织“聚合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共建“源动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治理“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党建联建合力不断转化成区域治理的“内生动力”。
征集“微心愿”
把好事办到心坎上
黄岛街道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整合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五老”队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各方资源,汇聚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等多方力量,通过阵地资源共享、志愿服务联做等方式,形成服务居民的最大“乘数效应”。
5月3日,黄岛街道组织多部门开展小循环拉练,结合网格化管理,对各社区进行现场检查,及时解决楼道内乱停乱堆乱放等问题。同时,街道还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关爱帮扶等活动,为居民打造一个洁净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
为更好倾听居民声音,黄岛街道常态化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形成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黄岛街道已认领居民“微心愿”60余件。
创建“调解室”
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远亲不如近邻,以后我们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近日,在黄岛街道阳光居网格调解会议室里,居民刘先生与邻居相视一笑,握手言和。此前,两人因停车位问题引发纠纷,在微网格自管会调解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路径。黄岛街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通过社区“议事会”“调解室”等载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决”,让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人”。
接下来,黄岛街道将继续加强区域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工作,不断聚集多元力量,力求在服务上“勤”、在发展上“稳”、在效率上“高”,实现居民满意度、民生保障度、生活舒适度大幅提升,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更具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