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街道星悦城小区做实垃圾分类工作,参与人数和投放准确率逐步提高
让“麻烦事”成为居民好习惯
□本报记者 张静
组织居民参与制作环保酵素,传播绿色环保理念;设置“红黑榜”,对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情况进行公示;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切实增强家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近年来,滨海街道华宁路社区星悦城小区通过一系列举措,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升,垃圾分类参与人数和投放准确率逐步提高,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新风尚”。
厨余垃圾变酵素
居民体验变废为宝
“将纯红糖、蔬菜叶、水果皮和水放置在容器中进行发酵,可以制作成环保酵素,用来清洗厨房、净化废气、消除异味……”近日,在滨海街道华宁路社区星悦城小区的活动室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向居民讲解环保酵素的作用及制作流程,进一步传播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通过这场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只要经过合理的分类和处理,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参与活动的小区居民说道。
记者了解到,星悦城小区建成于2019年,共有楼座38栋。今年以来,街道社区齐发力,出资40万元为小区建成4处垃圾分类密闭房,并配备8名专职指导员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宣传等工作。“我们在垃圾分类投放点安装了责任板,明确责任人以及责任人义务,并设置‘红黑榜’,对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情况进行公示。”小区物业经理宋思奇介绍说,对于上“黑榜”的居民,他们会重点进行垃圾知识科普以及定期回访。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妙招不少
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从娃娃抓起”是重要一环。星悦城小区联合周边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通过孩子们向家长传递垃圾分类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分类意识。
星悦城小区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示范带动更多家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共同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
“前几年,我们刚开始宣传垃圾分类时,有些居民还不太理解,嫌麻烦。”华宁路社区下沉网格员张婕提到,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垃圾分类,离不开各方协同发力。于是,她发动小区党员、志愿者带头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我先学会如何分类,再带领大家一起学,把志愿者们都培训成‘知识通’,再向居民作宣传引导,这样工作效率就高了。”张婕说道。
小区居民傅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一开始大家不知道怎么分类,但是总有志愿者给我们做宣传,教我们怎么分。现在我们大部分居民都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入户宣传齐行动
绿色低碳深入人心
为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华宁路社区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在星悦城小区出入口分发宣传单页,并以垃圾分类密闭房为中心,联合街道社会治理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倡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近年来,社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华宁路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会和各小区物业展开进一步合作,让有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做法的物业开展经验推广,从而带动所有物业写好垃圾分类‘答卷’。”
接下来,滨海街道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