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论坛
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领域合作,推动全球共同治理

加强防灾减灾,守护蓝色家园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分论坛举行。 □记者 陈蔚 摄
  □本报记者陈蔚 本报通讯员张琦焦艳
  6月28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举行,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涉海机构、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当日论坛的专题为“海洋防灾减灾”。
  论坛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促进全人类福祉”为主题,设有“海洋防灾减灾”及“海洋生态修复”两个专题,分别于6月28日、29日举行。本次论坛旨在研讨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策略、生态修复先进理念及技术,提升海洋观测预报技术和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共同治理,从而更好地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
  论坛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模拟、应急辅助、全球化海洋治理、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海洋面临的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青岛西海岸新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92亿元,稳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越山东省内10个地市,获评首批山东省‘质量强区’。”副区长薛山在致辞中对新区进行推介,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耕向海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同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修护修复与防灾减灾工作,下大力气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夯实防御基础。新区连续22年荣获“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以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对海洋观测仪器装备在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海防安全、科学认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海洋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专题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成带来了题为《我国海洋环境观探测装备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海洋观探测装备的战略需求、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国际上,海洋监测技术装备总体上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我国海洋技术装备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阶段。”王军成说。
  随后,来自印尼万隆海洋研究所、德国汉堡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清华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的6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就海洋热浪特征及影响、气候变化与风暴潮灾害、海洋灾害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业务化生态预报系统、智能模式发展、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等主题进行了演讲与现场答疑。
  作为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论坛为全世界海洋科学家搭建了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国际海洋研究交流与合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