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累计进行143项主题活动,7.2万人次逛海博会……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成果丰硕

创新突破,西海岸发出“蓝色最强音”

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初步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举办


  青岛世界博览城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
  □文/图本报记者李涛

  6月30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圆满落幕。记者从当天举办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96家涉海机构负责人,近400名海洋专家、经济学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蓝色伙伴关系、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国际合作与治理等进行交流研讨。
  本届论坛实现了论坛层级、活动内容、展会规模和合作成果四个方面的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影响力,也从各层次、多领域促进了广泛交流和合作,为进一步融入“海洋十年”、推动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初步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举办。

  聚焦“海洋十年”
  论坛层级高端开放

  本届论坛聚焦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愿景之一的“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集中展示我国海洋领域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成就,交流健康海洋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广海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和典型案例,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论坛主题更鲜明,走向国际更开放,零碳办会更绿色,优质展览更引人。
  本届论坛,设置2023国际蓝碳论坛、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等多个分论坛,累计进行包括89场次嘉宾主题演讲、13场对话交流在内的143项主题活动,就落实“海洋十年”计划、共建蓝色伙伴关系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本届论坛嘉宾覆盖全球五大洲,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大BBNJ政府间主席等联合国高级官员,斐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萨摩亚、汤加、瓦努阿图等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以及来自欧洲、亚洲的近30位商协会和企业负责人等国际嘉宾齐聚一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委托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船级社对论坛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查与评价,预计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21吨二氧化碳当量,将通过新区贝类养殖项目的海洋碳汇减排量进行足额抵消,实现“碳中和”。这是国内利用海洋碳汇实现海洋论坛“碳中和”的率先探索,对促进更多碳交易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建设“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提供新区样板和新区经验。
  东亚海洋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海洋展会品牌,是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海洋产业、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能级“海洋全产业国际会展客厅”。本届展会,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机构线下参展,包括29家世界500强企业、28家国家科研院所、45家行业领军企业;预计参展观众7.2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4万人次,接待省内外专业参观团316个。组织“跨海企业双向洽谈会”、商贸配对洽谈会、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海洋文旅推介会等专业配套活动30余场,68家重点企业机构实现精准有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227项。

  深化务实合作
  论坛成果丰硕亮眼

  在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海洋权益司)司长陈丹红发布了“海洋十年”青岛倡议,国际蓝碳论坛发起蓝碳青岛倡议,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发起东亚海洋合作与治理青岛倡议,引发与会嘉宾强烈共鸣。同期发布了《全球近实时碳排放报告(2022-2023)》《深海保护与利用论坛报告集》《黄渤海潮间带分析及相关工作报告》《品牌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等系列成果,有效提升了青岛论坛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本届论坛期间,联合国批准的中国5个“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牵头人或相关负责人齐聚新区,与来自泰国、英国等国家的“海洋十年”项目负责人开展大科学对话,探讨建立“海洋十年”科学家联络机制,共商“海洋十年”发展愿景。面向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与科创企业发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由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科院海洋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29家单位共建,成立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海洋十年”国际海洋场景创新合作中心,助力“政产学研”融合促进,打通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发起国际海洋城市智库网络,共同促进区域内涉海组织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蓝色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论坛和展会成为吸引各方要素资源融合的平台,助力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内7个沿海省、市政府300多人组团参会参展,实现了山东与先进省、市的智慧碰撞,省内烟台、威海、潍坊、滨州、东营、日照等胶东经济圈海洋城市,与新区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彰显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平台功能和品牌影响力。
  论坛期间,新区还积极组织功能区、招才招商等部门与参会参展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欧洲涉海企业投资考察行、中日创新企业青岛行等活动中,20余家欧亚企业来到新区,举办多场中外企业产业对接会,成立“中日创新企业加速器”,中欧蓝色产业协同发展合作联盟启动筹建。西班牙迈瑞西海洋技术公司与青岛励图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2家企业计划在西海岸新区设立总部机构,达成9项合作、意向成果,多家企业点赞新区政务服务能力与营商环境。

  精心组织筹备
  论坛服务高效精准

  本届论坛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开幕式暨主论坛和9个分论坛,同期举办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成就和展望国际研讨会、东亚海洋博览会、两场企业经贸对接活动。为期4天的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紧张有序、成果丰硕,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新区在本届海博会上也持续加大政务服务和招商推介力度,现场引入“企业开办云办大厅”“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为参展企业提供政务服务专员代办、帮办服务,“一窗通”推介涉企政策,全链条跟进审批服务。首次设立“税务服务处”,推出“税心易企”个性化服务,宣讲税费优惠政策,不断打造亲商、助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总体来说,今年的青岛论坛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论坛层级、活动内容、展会规模和合作成果四个方面的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论坛从各层次、多领域促进了东亚海洋合作和国际间广泛交流和合作,为进一步融入“海洋十年”、推动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发挥重要平台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Peter Thomson)表示,“青岛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领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在海洋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论坛和海博会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张占海则表示,“青岛西海岸新区焕发出非常强大的活力和潜力,对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新区要打造引领海洋领域国际合作的新高地,推动区域性、全球性的海洋合作,先行先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经验”。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加快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与“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建立新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沟通联络平台,提升论坛的垂直穿透力;推广形成一批在海洋治理与发展方面的典型案例,深化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