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日”每周六不见不散
黄岛街道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下沉一线解群众“急难愁盼”
□本报记者丁霞
“卧鹏社区居民岳长春的手动报警器正在报警,请及时确认警情。”这是来自岳长春监护人手机里的一条“警情提醒”。近日,年过七旬的岳长春向记者演示了他家刚刚安装的一键报警器,只见轻轻一按,报警器就自动报警,并同步推送短信到监护人手机,提醒前往家中进行查看。
而这项“新装备”的安装启用,得益于黄岛街道每周六开展的“社区服务日”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
黄岛街道“社区服务日”走访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在黄岛街道,像岳长春这样的空巢、独居老人有很多,这些老人子女时常不在身边,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难及时救助。为此,黄岛街道已免费为50余户7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安装一键报警器,让老人们多了一份安全感。
今年4月以来,黄岛街道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日”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43名包社区干部利用周六休息时间下沉到社区,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诉求。
“开展‘社区服务日’活动,旨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从小切口入手,紧盯痛点、堵点、难点,以点带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黄岛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峰介绍了活动初衷。
“我们小区门口有几处公共阶梯,每一段大概50米,共10多级,是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由于两侧没有扶手,老年人和一些腿脚不便的居民出行时需格外小心,遇到阴雨天气更是隐患重重。”近日,黄岛街道湄洲岛街网格居民秦先生向走访人员反映道。
“秦大爷,您的问题我们记下来了,回去就会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我们还会全程跟踪解决,处理好后会第一时间跟您联系。”走访人员现场给秦先生作出了回复。
11天后,“便民扶手”就安装完毕。“真是要为街道的办事效率点赞。现在有了这个‘便民扶手’,我们出门方便多了。”秦先生连连称赞。
黄岛街道办事处主任法庆国告诉记者:“针对群众的诉求,我们分类施策,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能明确责任单位的问题及时转办责任单位;责任难以划分、界定不明晰的问题,逐级向街道相关负责人反映;缺乏政策支持、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好解释工作,对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为保证活动成效,黄岛街道“社区服务日”活动坚持“一周一走访、一周一推进、一周一反馈”,形成“收集—分类—交办—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通过闭环机制改作风促落实。针对走访情况,街道还会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和入户回访,督促走访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履职,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同时,定期下发走访情况通报,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予以表彰和推广,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搞形式主义等行为给予通报批评。
自“社区服务日”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走访区域涵盖4个管区、16个社区、29个网格,共走访居民368户,梳理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社区稳定、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等5个领域的问题123件、建议82条,已办结问题120件,正在跟进问题3件,问题解决率达9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许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志愿服务,强化社会治理,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下沉到基层、落地到一线、执行到岗位,在工作实践中检验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