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今年上半年,西海岸实有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双第一”背后的新区之为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胡全福
  
  7月4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公布了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情况,其中,西海岸新区实有市场主体数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均为全市第一。
  市场主体状况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今年上半年,新区(含青岛自贸片区)实有市场主体434321户、新登记市场主体29770户。市场主体数量迅猛增长的背后是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新区围绕市场主体开办、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以流程再造为突破点,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商务秘书托管
  降低创业成本

  注册地址是创办公司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对众多小微企业或初创企业来说,经营场所这一高昂的成本成了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门槛”。为破解这一难题,新区于2023年初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暂行办法》,免除必须拥有实体固定场所的登记注册硬性条件,企业可以通过签订“托管协议”的方式入驻具备托管资格的“商务秘书企业”来完成注册登记。
  “‘商务秘书’托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初创时期缺资金、无场地等难题,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小微企业‘零门槛’创业。”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经贸科负责人王娅说。
  截至目前,新区已有10家商务秘书企业通过住所托管资格认定,并为509家小微企业提供托管入驻服务,预计节约租金、运营成本等各类费用约900万元。

  审批窗口前移
  业务就近办理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西海岸新区以便捷的政务服务厚植营商“沃土”,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十几分钟就能办理完业务,特别方便!”近日,一位新区市民从长江路街道名嘉汇小区的“政务直办间”出来后说道。
  “政务直办间”是新区自主研发的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它将线下办的可视化、可互动性的高体验与线上办非接触、低成本的高效率融合,各政务服务部门无需入驻实体政务大厅,利用“政务直办间”的“帮办、代办、共办、转办”等功能提供“手把手指导服务”,实现审批窗口前移。
  目前,“政务直办间”已完成169台设备布设,涵盖8个功能区、23个镇街,可为市民提供237项“视频办”服务和485项“自助办”服务,累计办件量达1.2万件,逐步形成“多点受理、上下联动、云上审核、就近通办”的全域服务网。

  加强跨域通办
  闯出“西海岸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新区还牵头组织成立“云牵手”通办联盟,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家政务服务单位跨域合作。联盟成员间运行使用“跨域通办专窗平台”,实现各地通办专窗之间“在线收发资料、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引填报、多地携手联办”等功能。通过这种即时、可视、精准的“视频办”模式,为在异地的申办人提供“屏对屏”咨询交流、填报指引等服务,大幅提升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体验,为“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工作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西海岸模式”。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志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优化商事主体服务领域,积极推行视频办、就近办、跨域办、小微企业托管、个转企等创新举措,全力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效能。让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新区速度,更能感受到新区温度。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便利化、标准化,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