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城一家亲”,奏响幸福曲
灵山卫街道擦亮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付鑫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通过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老漂驿站”“古筝进社区”等项目,扎实做好新时代社区治理与居民服务工作,打造“卫城一家亲”服务直通品牌,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暖沁公益>>
激发治理活力
西海岸新区暖沁公益服务中心在2018年1月份开始自发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于2021年登记注册,是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培育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暖沁公益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和核心枢纽作用,强化多元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共享、协同共治创新,广泛发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紧密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以暖沁公益作为枢纽,链接更多的社会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持续升级。”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薛静介绍。截至目前,暖沁公益共发展成员、义工160余人,开展慰问帮扶、公益大集、政策宣传、知识讲座等活动400余次,受益群众6000余人次。
“家”点力量>>
聚焦扶老助残
“家”点力量公益团队创建于2020年7月,以关注农村老人,关爱独居老人、残疾家庭(身体残疾与精神障碍)为宗旨,广泛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开展助老活动。团队现有志愿者150余人,由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辖区居民志愿者和青岛黄海学院学生志愿者等爱心人士组成。团队创建至今,成员们一直坚持每周三到独居老人家中开展陪伴关照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同时,团队还定期开展助残帮困活动,针对需要帮扶的家庭,通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和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筹集物资与善款等方式,为残疾家庭和困难家庭带去温暖、提供保障。
“我父亲生前得到了‘家’点力量公益团队的很多关怀和帮助,让我很是感动,所以我决定加入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去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尽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家”点力量公益团队志愿者张胜娥说道。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服务辖区独居老人40多名,开展95期助老服务活动和45次助残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好评。
老漂驿站>>
筑起爱心港湾
为了让“老漂一族”(投奔子女的外地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高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区网格员、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五社联动”模式,率先在两河路社区、东方影都社区建设开展“老漂驿站”项目,将“老漂一族”喊出来、聚起来,把他们的兴趣、爱好、资源挖掘出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根据“老漂一族”的特长组建了银梦艺术团、社区互助志愿服务队等功能性队伍,培育了宋桂兰等社贤人物作为“领头羊”,带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社区。
“自从有了‘老漂驿站’,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很充实,没想到在他乡也能过得很舒心。”两河路社区丽海新园小区居民任长学开心地说道。截至目前,灵山卫街道“老漂驿站”项目已开展各类活动22期,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次,并成功入选西海岸新区2022年度“十件文明好事”。
古筝进社区>>
增添生活色彩
除了培育社会治理“三支队伍”,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还针对辖区中青年群体需求,联合小燕子社工在星光岛社区试点开展“古筝进社区”项目,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0期公益课,吸引了30余名居民前来参加,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和谐家风建设。
下一步,灵山卫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同服务,充分动员居民参加社区议事、公益服务等,让辖区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