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民生小站”撬动“大民生”

黄岛街道以小切口做活基层治理大文章,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黄岛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员在“民生小站”听民声、解民忧。
  □文/图 本报记者 丁霞

  7月1日上午,黄岛街道湄洲岛街网格“民生小站”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民生小站”作为黄岛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聚焦辖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以设点驻人的方式延伸服务,盘活利用闲置的核酸检测小屋,将其改造成街道首个集收集民情民意、咨询帮办代办、矛盾纠纷调解、便民工具分享等15项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共享驿站,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功能挺齐全
  能办15项便民服务
  “民生小站”启用当天,黄岛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峰作为小站的第一位民情接待员,热情接待了每一位来访群众。据介绍,“民生小站”设置在湄洲岛街网格小广场,虽然占地面积不足10平方米,但却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小站每天定时向居民开放,由社区网格员负责日常运营维护。
  记者在“民生小站”看到,站内不仅配备了休息桌椅、空调等基础设施,水壶、雨伞、图书、医疗箱、工具包、充电宝等暖心用品也一应俱全。
  为补足老城区服务场所不足、服务功能受限等短板问题,黄岛街道以“覆盖全面、服务多元、功能完善、优质便利”为服务理念,秉持着“一室多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将社区闲置的核酸检测小屋“变废为宝”,成功打造了街道首个集收集民情民意、咨询帮办代办、矛盾纠纷调解、便民工具分享、图书借阅、爱心饮水、手机充电、失物招领、小件寄存、爱心雨伞、扶残助困等15项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共享驿站。此外,小站还设立了家门口的“微窗口”,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安排专职调解员,帮助居民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

  织密“微网格”
  打造6个示范样板
  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刘丽娜告诉记者,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湄洲岛街网格将5个小网格精细划分为48个微网格,积极吸纳小区党员、楼栋长等力量担任“微网格员”,并邀请他们入驻“民生小站”成为站员,同时组织专职网格员及社区两委作为微网格指导员,与居民志愿者、物业等力量组成的“帮办团”一起,协同处理网格内的日常事项。由微网格长牵头,每周对社情民意展开汇总分析,按自办自结、部门处置、自治协商等分类流转,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一事一报”“急事即报”,打造基层治理“微堡垒”“前沿哨”。
  据介绍,今年,黄岛街道计划打造六个微网格示范样板,除已打造完成的湄洲岛街网格“民生小站”外,其他微网格示范样板,如“红色物业微网格”“红帆海上微网格”等正在有序打造中。目前,黄岛街道以“精、微、细、实”标准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依托辖区实际构建完善四级网格体系,完成44个网格和433个微网格划分,其中陆域422个、海域1个、山林1个,以“一格一员”运行实现全域覆盖。

  做实“小切口”
  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黄岛街道建立健全“群众点单+网格接单”模式,推动律师、医疗等资源下沉“民生小站”,通过网格员上门取件、居民送件进站等方式,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协同联动解决居民诉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医保、社保等问题。此外,黄岛街道还定期安排机关干部进驻“民生小站”,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真正做到为居民排忧解难。
  “‘民生小站’的打造只是黄岛街道探索微网格精细化治理新路径的一个缩影。”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李瑞富介绍,街道积极动员辖区各个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陆续推出微网格建设特色品牌,让街道成为网格化管理的“指挥部”、社区成为“主阵地”、站点成为“前哨站”,充分发挥前沿一线作用,切实以微网格治理“小切口”做好新时代社会治理“大文章”。
  接下来,黄岛街道将不断擦亮幸福先锋党建品牌,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优化网格运行,以“微网格”为抓手、“民生小站”为突破口,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效,以多元、长效、常态的方式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