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以“来了就是新区人”的城市胸襟,深入推进新市民工作创新发展,让新市民不仅“落得下脚”而且“扎得住根”——

“一家亲”共享一座城

  □本报记者 李涛
  从进城务工人员到高校毕业留区大学生,从创业就业的中青年到投靠子女的老年人,新市民作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城市发展的建设者,活跃在大街小巷、车间楼宇,为西海岸这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新区之“新”,饱含着满怀期冀、渴望奇迹等多重内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统筹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深入推进新市民工作创新发展,以“来了就是新区人”的城市胸襟,建设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之城,努力提升新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绘就新时代诗意栖居的“人民城市”幸福图景。
  从“落得下脚”
  到“扎得住根”
  “这件事儿,让我这个在新区打工七八年的外地人,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
  7月18日,记者和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专职网格员王聪来到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向车间工人于海生回访前期诉求解决情况。于师傅的一番话让记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父母年龄大了,我一个人在这边打工,想找个学校把孩子接过来上学,两个孩子大的上五年级、小的上三年级,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不久前,于海生通过“诉速办”市民诉求解决平台反映问题。王聪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刻联系街道宣教文卫中心,咨询新市民子女教育相关政策,并一同前往辖区学校对接入学事宜。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于海生,告知孩子入学需要的条件,帮助快速办理入学手续。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于海生告诉记者,来到新区奋斗,经常会有“融入不了的城市生活,回不去的故乡”的无奈,“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么快事就办成了,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城市的关心与温暖,非常感谢大家。”
  “辖区企业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近1/2,流动人口占比大、流动性强等特点,给新市民服务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聚力打造‘15分钟面对面’接诉即办快速处置品牌,加快新市民融入步伐。”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樊华说。
  2小时很短,却给了一位来到新区七年的新市民“家的感觉”。
  去年3月,西海岸新区正式启动了新市民工作,构建起“区级全局统筹谋划,部门横向联动推进,镇街纵向逐级落实”的“立体式”工作体系。“新区成立了新市民工作专班,统筹全区新市民工作,优化了涵盖42个重点单位的90条新市民服务措施任务清单,助力新市民在新区扎根和生活,不断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社会治理中心网格监管科副科长孙超告诉记者。
  高校毕业留新区大学生也是新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区社会治理中心分别邀请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滨海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应届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开展座谈交流,用心用情为毕业生群体解难题,让毕业生愿意留在新区、建设新区,推动新区新市民服务工作不断深化拓展。
  从“打工”“读书”到“安家”“就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是新区新市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新区创新提出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就是要打造儿童茁壮成长生活态,打造青年安居乐业生活态,打造老年人健康舒适生活态,让新市民不仅“落得下脚”,而且“扎得住根”,让新区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做优“小平台”
  推动“大服务”
  “您对本社区的治安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满意?”
  ……
  连日来,一场社区评议活动在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小程序内如火如荼展开,新老市民可通过小程序对社区党群服务、环境卫生、治安等进行打分评议。社区会根据评议情况,带着基层治理一线的“真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了解到,为实施新市民管理服务改革,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创新,西海岸新区倾心打造市民“一家亲”小程序,并于去年5月正式上线。小程序集成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等17个行业117项服务举措于一体。随着新市民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今年6月,区社会治理中心联合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以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市民“一家亲”小程序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焕新推出2.0版本,为新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便捷的服务,使优质的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小程序升级后,全新构建社区服务、大学生就业、文旅消费、公益互助四大服务板块,汇聚全区17个部门、共计145项服务,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文旅消费、公益互助、公众诉求办理等操作更便捷的线上服务,进一步赋能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孙超告诉记者。
  新市民工作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一座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在于外来人口的城市体验和评价口碑。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力打造“一家亲”品牌,“一”是一个愿景,即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家”是新区市民生活的共同家园,“亲”是一家人的情感,以“一家亲”理念推动新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自市民“一家亲”小程序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450万余人次,提供相关服务42万余人次,在便民服务供给、人口数据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新区市民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服务平台。
  汇聚“新力量”
  共建“新家园”
  “外卖小哥”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是一座城市新就业群体的代表,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如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刘志,吉林省蛟河人,2021年来到新区干起了外卖配送。
  “我们这行,用餐高峰忙、平峰闲,但平台有可能随时派单,放弃订单回家休息成本太高,所以能有个歇脚地,真的太重要了。”刘志所说的“歇脚地”,是新区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等专门打造的服务驿站。驿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为依托,免费提供学习休息、饮水充电、饭菜加热、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
  去年7月,新区“骑先锋”党建品牌发布暨“骑士驿站”揭牌仪式在长江路街道举行,这是全市首个“骑先锋”党建品牌。以此为契机,长江路街道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选聘了“骑先锋”兼职网格员。
  “外卖骑手作为兼职网格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熟门熟路的优势,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成为城市治理的‘合伙人’。”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峨眉山路社区党委书记高尧刚说。
  “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外来打工者,漂来漂去的;现在不一样了,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组织、有归处的人了。”刘志说。
  而今,随着“骑士驿站”的不断扩充,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参与到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工作中来,成为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我们聚焦建筑工地、零散务工、网约车、快递、外卖、城乡接合部等7类人群,建立信息登记统计和服务制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人口信息’的要求,汇聚各行业部门新市民信息127万余条,逐渐实现了新市民人口精准化、动态化管理。”孙超说。
  为让新市民工作更“有底”,新区建立常态化新市民信息采集机制,完善新市民人口动态数据库和各行业领域专题数据库;搭建“五级网格抓治理”工作体系,把人口信息摸排核实,作为网格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7月,精准匹配至各镇街的新市民人口信息为8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