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突出“三个强化”,构建“三支一扶”人员“选育管用”新模式
引进来 用得好 留得住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丁万宁
基层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西海岸新区在开展“三支一扶”管理服务工作中,立足基层实际,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系统性构建“三支一扶”人员“选育管用”新模式,全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长期扎根基层的“三支一扶”队伍,持续推动“三支一扶”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精准引用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选好人、用好人,是事业发展的保证。新区组织、人社等部门协同发力,围绕新区“5+5+7”重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需要,精准设置支农、支医和助力乡村振兴岗位,2023年计划招募40人,占青岛市招募人数的40.82%。
同时,优化考评问效,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服务期内考核设置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服务期满前由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举办擂台比武,充分展示在特色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为民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亮点做法与实际成效;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弘扬“三支一扶”精神,营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山东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1人、省级通报表扬在岗表现突出“三支一扶”人员2人。
强化赋能提升
锤炼过硬能力素质
实践是教育培训最好的课堂,新区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成长、补齐短板的火热课堂,把教育课堂放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一线,在第一线、最前沿“补课”,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学习中查找问题和不足,不断增长阅历和实干能力,促进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双提升”。
例如,新区融合“以干代训”“双导师”等多种培养方式,“以干代训”期间组织“三支一扶”人员参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等工作。2022年以来已累计轮训42人次,参与重大活动、重要任务110余人次;建立基层成长联系服务制度,由所在镇街、区“三支一扶”办公室分别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导师,“二对一”指导业务工作,提高岗位适配度。
另外,为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履职能力,新区举办“三支一扶”人员赴镇街出征仪式,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定期组织主题论坛、座谈交流等活动,搭建学习展示平台,多角度、近距离、全方位考察了解年轻干部。同时,组织“三支一扶”人员岗前培训和赴外培训,累计培训237人次,丰富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基层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
强化待遇保障
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把人才引进来后,如何促使人才更好发挥作用?针对这一“必答题”,新区强化政策激励、待遇保障,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
2021年以来,新区定期开展“全覆盖”走访,听取“三支一扶”人员关于基层发展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162人次,召开新春慰问调研等集中座谈会9次,收集意见建议26条。同时,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将“三支一扶”人员安排到村(社区)担任主任助理,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
同时,积极做好“三支一扶”人员生活保障,使其与镇街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物价水平动态调整。五年来,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5100万元,用于发放“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投缴“五险一金”,目前人均年财政支出超20万元。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累计引导141名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青春,133人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新区镇街,留区率达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