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自贸片区加速建设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预计到2025年末,实现“百业百花齐放、千企集聚发展、万人创新创业”——

打造航贸金耦合创新主阵地


  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本报记者 刘腾
  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围绕航贸金耦合发展,青岛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就立足自身优势,突破行业壁垒,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眼下,青岛自贸片区正加速建设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打造航贸金耦合创新主阵地,以高标准制度性开放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
  塑造载体
  融合创新基地拔节生长
  2700余名工人、200余台大型施工机械、50余部塔吊……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基地内一栋栋建筑冲出地面、拔节生长,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已显雏形、出形象。
  “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体量约120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间约40万平方米,已结构封顶80%;地上建筑约80万平方米,已有约30个单体封顶,2024年底,项目一期将全面建成。”青岛海辰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达明介绍说。
  据悉,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是商务部印发《山东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中的一项重点任务。2023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加快建设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写进其中。
  “项目一期将围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科技创新、青年友好,打造航贸金融合中心、国际机构集聚区、国际贸易集聚区、综合智慧服务中心、国际青年社区,塑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李达明说。
  搭台建圈
  汇聚千企万人创新创业
  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建成后,将立足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港口优势,通过搭建平台、完善功能、引进产业、聚集人才,聚力打造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先锋示范区,成为东北亚航运贸易金融聚集发展的产业园区。
  预计到2024年,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将建成万人就业空间,形成千亿内外贸能力。预计2025年末,新入驻航运贸易金融各类企业超1000家,实现就业超2万人,引进航运物流、贸易、金融各类人才超1万人,实现“百业百花齐放、千企集聚发展、万人创新创业”。
  未来五年,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将以“港城融合、协同增效、国际资源互联共享、低碳发展、智慧驱动、创新引领、活力新城”为发展理念,聚合自贸试验区优势与港口优势,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构筑科技赋能数字化金融服务生态圈,夯实高效高质港航物流服务支撑体系,打造贸易总部集聚平台,实现对贸易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分配和激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
  促进航贸金高质量发展
  航贸金载体平台建设蹄疾步稳,体制机制创新也为航贸金耦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构建“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通道;创建黄河流域“端到端”物流新模式,降低内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创新进口原油“先放后检”模式,验放时间由2-3天缩减至半天;设立全国自贸区首个海事法院审判区,一个月审结首例涉港、涉台等海事案件95件;今年4月,以山东港口青岛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施行,实现首单突破,节省退税时间25-30天。
  作为全省、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青岛自贸片区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66支基金和60个世界500强项目成功落地,来自69个全球资本投资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片区获评“2022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跻身全国67个片区第一梯队。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王莉表示:“我们将继续提升航运、贸易、金融的自由便利程度,坚持以国际贸易为核心、航运物流为支撑、现代金融为助力、科技创新来引领,打造航贸金耦合创新主阵地。”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