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温暖又贴心
黄岛街道打造3处“市民之家”,不断增强基层便民服务能力

前湾社区“市民之家”成为小朋友们暑期玩耍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丁霞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突破年”部署要求,今年以来,黄岛街道积极探索市民服务管理新路径,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目标,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前湾社区等3个社区打造了首批“市民之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基层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市民之家”功能有哪些?服务如何?怎样打造成群众满意的“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前湾社区“市民之家”进行探访。
整合惠民资源
提升服务能力
俯身、瞄准、推杆……在前湾社区“市民之家”的文体活动室里,几位居民正进行一场激烈的台球比赛。“退休后就经常来打球、下棋、看书,顺便还能和邻居们一起聊聊天,别提有多惬意了。”在一旁观赛的社区居民刘先生开心地说道。这样和谐惬意的场景,在前湾社区“市民之家”早已屡见不鲜。
记者了解到,前湾社区“市民之家”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按照“能融尽融”的建设原则,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服务空间等资源,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之家”主题,集成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体、科普等服务功能,明确“机制顺、数据准、服务好、效率高”四项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完善服务项目
优化群众体验
“我就在这附近干活,累了就进来休息一会儿,这里面提供免费热水,还能看书,体验非常好。”正在前湾社区“市民之家”骑士驿站休息的外卖员王伟说道。
前湾社区“市民之家”共设置办事大厅、“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党群会议室、综合服务室、骑士驿站、初心驿站、“红色尖兵”志愿服务站等7大板块,探索推行“一站式、全员化”服务新模式。“入门便可使用智慧系统一键查询政策信息,居民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一门服务、一口受理’,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咨询受理等综合业务。”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李瑞富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前湾社区“市民之家”里,座椅、空调、微波炉、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提供免费饮水、图书阅读、手机充电、无线网络等多项服务。此外,前湾社区“市民之家”还通过前期调研居民微心愿,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增设了青少年科普馆、电子阅览室、体检保健室、非遗体验馆、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并依托这些功能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服务前移,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聚焦多元需求
为民排忧解难
为进一步做好市民服务,关心困难群体生活,黄岛街道依托“市民之家”定期组织开展爱心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传递社会关爱。同时,针对困难群体有关就业、医疗、教育、法律援助、劳动技能提升、健康颐养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响应跟进,全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下一步,黄岛街道将继续发挥“市民之家”阵地作用,围绕群众意愿和需求,不断优化功能、开展活动、做好服务,提高功能集成性、服务精准性,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式、载体,让市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