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百香果、火龙果、奇异果……新区探索推广“南果北种”结硕果

“南果北种”:强了产业甜了日子


  大棚内的百香果长势喜人。□记者 王雪 摄

  陈维龙查看奇异果长势。□记者 王雪 摄
  □本报记者王雪 本报通讯员 王清芬
  初秋时节,天气微凉,在西海岸新区的多个农业园里,“南果北种”带来的南国风情扑面而来,红红的火龙果、浓郁的百香果、清甜的奇异果等南方水果,在这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动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高效种植业转变,探索“南果北种”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与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相结合的新模式。“丰富新区市民‘果篮子’的同时,也带动果农走上了致富路,开辟了增收新渠道。”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聚基表示。
  百香果>> 错峰上市,品质不比南方差
  海青镇“杉木大叔的园子”是一个颇有园林风格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负责人杨宗胜原本从事园林行业,转行后的他在致力于打造园区景观的同时,还将眼光放在了“南果北种”上。“要做就要做特色,做别人没有的,或比别人更优的。”杨宗胜对记者说道。
  走在园子里,整洁的道路一旁可见成片的百香果露天种植区,油亮亮的叶子爬满藤蔓,翠绿的果子结成串挂满枝头,长势喜人。“8月底是露天种植区的成熟季,正好接档设施大棚。”杨宗胜介绍,为保证果子错峰上市,延长上市时间,园区特意分大棚和露天两个种植区域,“大棚区清明前后栽苗,大概7月15日前后成熟;露天区的栽种时间比大棚晚半个月左右,一般在8月底成熟。”杨宗胜告诉记者,今年的百香果从7月中旬陆续成熟、上市,将一直持续到12月份。目前,园区内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60多亩,亩产约4000斤,年可实现产值900多万元。
  如今渐趋成熟的种植体系是不断摸索、积累经验的结果。2012年,杨宗胜从台湾引进“台农1号”百香果,经过不断驯化培育,终于使百香果适应了新区的生长环境。“我们的果子香味浓郁,果型圆润饱满,品质一点也不比南方种出来的差。”杨宗胜骄傲地说,今年,园区新试种了“黄金百香果”这一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
  火龙果>> 抱团发展,取经者络绎不绝
  “火龙果熟了,现在可以大胆地告诉大家了。”这是8月16日六汪镇千润生态园负责人王英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前期果子熟的少,刚刚够园区采摘,根本不敢发朋友圈宣传。”言谈间,王英脸上满是喜悦。
  这份喜悦来之不易。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因不了解植物品性,本地鲜有人种植。在多方考察和学习后,敢于挑战的王英和丈夫辛树民决定把热带水果引进新区。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夫妻俩让火龙果在新区安了家。
  “刚种的时候别说结果了,一年到头果树还活着就很激动了。”回忆起种植初期的辛酸,王英记忆犹新。2013年,夫妻俩选中了六汪镇孙家沟村的一处半山坡开始尝试种植火龙果,成为岛城首个把南方火龙果在北方大规模种植的先行者。从头茬总收获60余个火龙果到如今年产量超2万斤,王英夫妇已然成为新区火龙果种植的范本,前来取经者络绎不绝。“如今,新区很多人也开始种植火龙果了,经常有人来交流经验,我都知无不言。”王英说,如果能形成规模化种植,我们乐于分享经验,大家可以抱团发展。
  张家楼街道八零小伙休闲农场也是火龙果“南果北种”的一分子。农场负责人王芬学介绍,园区种植火龙果已经有8年之久,主要有软枝大红、红绣球、红水晶等品种。今年,园区里的火龙果种了8个大棚,大约31亩。7月份火龙果成熟后,游客陆续前来采摘。“我的火龙果大棚,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游客不断。”王芬学告诉记者,“南果北种”让自己的农场收益颇丰。
  奇异果>> 顾客盈门,誓向品质要效益
  在海青镇,有一片80多亩的奇异果园。这个蛰伏5年之久的奇异果种植园区,今年头一年量产,便拥有了一群忠实“粉丝”:凡是来过的客人都成了园区的“活广告”,招揽了一波又一波新客户。“每天至少有两拨顾客采摘,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3000斤。”园区负责人陈维龙笑道,最让人意外的是来自江苏的某车友会,共七八十辆车前来采摘。“路边排满了车,都是奔着我的奇异果来的,让人意外又开心。”
  “仔细想来,这又是必然的,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嘛。”2017年,在陈维龙种下第一棵奇异果苗的时候,便做好了长期投入的准备,并立志一定要种出高品质的奇异果。摸爬滚打的过程,摔跤是难免的。前几年,单是买苗就投入了五六十万元。意识到依赖外来苗的不稳定性,今年,陈维龙主动学习育苗技术,并成功育出大约500棵奇异果苗。“我们不使用膨大剂,果子不大,但口感软糯香甜,吃过的人都说好。”陈维龙坚信好品质是让园区走得更远的最大砝码。
  5年来,陈维龙一年四季都待在园区,脑子里想的都是让奇异果在新区种成、种好。“在新西兰,一棵树的产量高达1000斤,人家的果子是按个卖的,这就是我的目标!”向着这个目标,陈维龙今年将每亩110棵苗疏到了70棵,向品质要效益。“离目标还很遥远,但我不会放弃。”陈维龙坚定地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