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 琅琊寻古迹
望越楼三面环海,是观日出的绝佳位置。
琅琊台上的“御路”
陈列于琅琊台鲸馆的鲸鱼标本。
琅琊台观龙阁
琅琊古郡经风霜剑戈,历尽沧桑,留下了大量历史遗存和古迹,诉说着这片神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沧海巨变
琅琊台遗址
琅琊台,又叫琅琊山,海拔183.4米。此处在地理上有独特之处。从陆地远眺只是一座不高的小山丘。登临山顶,则天高地阔,视野广阔。郦道元《水经注》所谓“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是琅琊台独特地理现象的真实反映。自台顶四望,满目生色,山海风光尽收眼底。早在东夷时代,琅琊台就成为半岛东夷人的祭祀之台。不仅姜太公在山下建祠立邑,齐桓公、齐景公游玩或三月或六月不归,越王勾践千里迁都于此,齐威王、齐宣王还在此求仙,秦始皇万里迢迢,巡遍神州大地,惟有到琅琊台“大乐之,留三月”,十年五巡天下,三到琅琊。而汉武帝亦四到琅琊。自威宣至秦皇汉武,琅琊可谓占尽天下风流。
争高山与跺脚沟
琅琊山一山而分为东、西二峰。其西峰地势略低于东峰,《诸城县志》称其为纪丘山,俗称争高山。东峰即为琅琊台,海拔183.4米,为琅琊山主峰。关于争高山来历,民间传说秦始皇筑琅琊台时,白天积土筑高东峰,晚上西山即自行长高,与东峰等高。日复一日,竞相争高。秦始皇大怒,登上西峰,用力跺了两脚,大喝一声:“不准长!”从此,西峰再也没有增高,琅琊台终于筑成。在秦始皇跺脚处,有两条大山沟,分别通往台北和台南海滨。因此,人们就将西峰称作“争高山”,两条大沟叫作“跺脚沟”。东西峰之间相距仅百米,中间为大沟壑。
望越亭
台顶东端,旧建望月亭,或为“望药亭”(当地人读“药”为“月”),又传为“望越亭”,诸说不一,难于质实。亭系灰色石头建造而成,分上下两层,四方形,高约2米。当地人传说是徐福带走之童男童女的父母所建,以作眺望儿女采仙药回归的望台,故该亭又称“望药亭”。
御路
琅琊台上有秦行宫,也有“御路”连接上下。《诸城县志》载:“台下路有三,阔三四丈,皆人力为之,今仍呼御路。”从台顶到山下,有三条较宽的道路。最主要的一条是今日上山的柏油铺面的车行路;一条是沿争高山东南坡西南向(即琅琊台西南)下延;一条则是自琅琊台东南坡通往台下,为土路,宽处近3米,至今台东、台西等村群众上山仍走此路。
斋堂岛
斋堂岛在琅琊台东南海中,隔斋堂水道与琅琊台相望,相距不足一海里。因秦始皇为求三神山仙药而斋戒于此得名。斋堂岛水道从岛、台之间穿过,连接龙湾、老湾子、小城湾、潮湾,是南北航线的重要停泊场。《山东通志·海疆志》曰:“斋堂岛,自莺游山至此四百里,途程太赊,必须于此驻泊。东为胡家山,西为琅邪台,中方圆二十里,可容船六七十只。”实际可泊船只远不止此数。元明时期,南粮海运北上时,此水道为重要停泊地。
斋堂岛上已无秦始皇与徐福等斋戒祭祀的遗迹,但有娘娘庙即旧志所称龙母祠遗址。传为秦始皇母亲吃斋居住的地方。当地传说秦始皇之母赵姬与吕不韦私通,为秦始皇发现,杀了吕不韦,将母亲送到斋堂岛上长住,发誓不见黄泉永不相见。后听从齐人焦茅的劝说,从琅琊台下渡过斋堂岛水道与母亲相见,母子和好如初。其故事显然是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母子相会的故事嫁接于秦始皇母子。今庙已毁,但遗迹尚可见,庙前旗杆窝犹存。
《诸城县志》称,昔日岛上盛产药材,今已不多见。岛上旧有海枣树,八月开花、结果,来年四月成熟,花白色,果实初生时青色,成熟时呈红色,中有白星,状如莲子,为枣中之“独异者”。李白“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诗句,也许与此有关。
沐官岛
自琅琊台湾西去,有一大海湾,湾中有一小岛,面积0.4平方公里,名曰沐官岛。又名皇天岛,岛对面河口旧称江口,著名戏剧《罗衫记》中海盗徐能五霸江口,即指此处。故戏中有“五霸江口皇天岛”之词。沐官岛与秦始皇求仙有关。据旧志载:秦始皇在琅琊台前斋堂岛,斋戒沐浴送徐福出海求仙,其随从官员不够同沐资格者,集中于此岛沐浴斋戒,故名沐官岛。岛上有甘泉一处,传系从官沐浴之所。泉在岛西海滩,潮水上涨则没入水中,退潮后显露地面,水源充足而甘洌。岛上旧有庙,年代无考。还出土一具石棺,年代也无考。岛多沙土,盛产黄芪、玉竹、香附等50余种草药。岛处棋子湾中,多泥涂沙滩。退潮时,当地群众可从沙泥中步行上岛。
在沐官岛附近海湾中,渔民常从海中捞出陶罐等器皿什物。传说此处海湾原为石河城,后因地震而陷落海中,后来在日照建立新县城。故当地广为流传着“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的说法。
大鲛鱼
琅琊鲛鱼《史记》载:徐福出海求仙未果,恐被杀头,遂欺骗秦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听信了徐福的谎言,自备连弩与徐福一起出海北上,寻找大鲛鱼。在之罘(今烟台)海面射杀一巨鱼,为徐福扫清航海求仙的障碍后,秦始皇起程回咸阳,不久即病逝于途中,而徐福则“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徐福所说的阻挡其求仙的大鲛鱼就是大鲸。虽然徐福将未能至三神山的原因说成是“鲸鱼挡路”之类的骗人之语,但在航海中经常遇到鲸群却是常事。古代琅琊一带海上鲸鱼极多,旧《诸城志》《胶州志》记载很多。即令到了现代,琅琊海区亦常有大鱼出现。在龙湾中经常有大鱼出现。古镇口湾外海每年冬春时节都有两只蓝鲸出现,回游于斋堂岛与灵山岛之间的海域中。蓝鲸身体极大,喷水柱高达数十米,离海岸最近时仅二千米左右。当地群众说鲸鱼是把守海上大门的神鱼,十分敬畏。1978年4月8日,在胶南县海滩搁浅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4米、重22吨,后由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制成标本,陈列于青岛海产博物馆。
1995年7月29日,在琅琊台南海湾,一条长12.6米、重5吨的长须鲸被潮水涌上海滩。现已被制成标本,陈列于琅琊台鲸馆。徐福当年所言大鱼非虚妄。近海如此,远海遇到大鲛鱼群更是寻常事。
(节选自《青岛西海岸历史文化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