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以“农”为墨,以“文”增彩,张家楼街道高标准建设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奋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石河头村风景如画

   一名画师正在绿泽画院内作画。

   片区公路成了“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 周莹 本报通讯员 赵来春
  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核心区域。示范片区交通条件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张家楼街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以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兴旺、联农带农实现共同富裕、宜居宜业建设和美乡村为立足点,以“农”为墨,以“文”增彩,探索以现代农业为核心、文化产业为特色、乡村旅游为触媒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力打造我国北方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截至目前,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累计引进项目42个,完成投资达3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今年上半年,片区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20%。
  一张图
  高起点谋篇布局
  规划先行,彰显新风貌。张家楼街道对接10余家专业机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抓好谋篇布局。通过召开规划设计研讨会、产业主体座谈会、村党员干部讨论会以及开展乡村振兴“话事人”招募等活动,确保规划能落地、项目可实施。引导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确立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同时,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进一步完善村庄发展、油画产业、风貌导引、基础配套等一批规划,做优顶层设计。
  资源整合,盘活新空间。张家楼街道构建“功能区+街道+平台公司”三方协同一体化推进新格局,建立由街道、功能区、国企参与的示范片区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成立六个工作专班,对照产业、建设、改革“三张清单”,梳理5类62项攻坚任务,建立党政成员包村联抓、片区建设日调度等机制,切实加快片区建设。
  做强服务,打造新地标。张家楼街道推动片区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一体化建设,注重依托原始村落,彰显乡村特色,努力打造具有乡村风貌、现代气息、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运用乡土文化符号打造两条特色环线、五大乡游场景等乡村新地标。
  一条链
  高质量发展产业
  做强龙头促引领。张家楼街道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打造片区兴村富农活力源,借助青岛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成功培育蓝莓、蜜薯等特色农业基地,紫斐成为国内蓝莓酒行业标准制定者,绿色硅谷建成5万平方米的高端蔬菜种植基地,年出口蔬菜180万吨,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充分挖掘片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达尼村文化艺术底蕴,绿泽画院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每年带动1000多村民就业,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做长链条促集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瞄准高端现代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引进健力源中央厨房、清原农冠种业总部、紫斐NFC果汁(蓝莓)精深加工等总投资近75亿元的农业项目25个,黑陶非遗博物馆、山水忆象青岛美术馆、国际陶瓷文化中心等总投资超40亿元的特色文化项目17个,通过集聚优势产业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产业反哺乡村,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一盘棋
  高水平提升环境
  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张家楼街道优先在片区内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实施农村道路、乡村水务、清洁能源等“九项提升工程”,先后发动干群2200多人次,对公共活动场所、交通干线、入户道路和村民房前屋后柴草杂物、积存垃圾、河岸漂浮、残垣断壁等进行全面清理,全域推进村庄美化、水体净化、地面洁化、庭院序化,片区村庄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卫生村等称号。
  多措并举探索新路。张家楼街道以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为契机,聚焦解决乱堆乱放等问题,打造“共享场院”模式,全面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为便利群众农机具停放,街道利用晾晒场、闲置空地、农机合作社停放场等场地,在片区建设5处“共享农机停放场院”,目前大部分农机具均已停至集中停放点,营造了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成4处乡村驿站,为村民和游客提供遮风挡雨、手机充电、临时落脚等服务。
  一条线
  高效能深化改革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张家楼街道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推广应用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德育乡村建设。打造“筑牢微网格、打造幸福楼”平安建设品牌,建设“微网格”样板,按照“1名微网格长+1名民情联络员+N名志愿者”的模式配备力量,重点围绕人口、房屋、经营主体等开展信息排查和动态管理,以“微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
  创新数字乡村模式。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片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创新农民增收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模式,在乡村振兴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