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张家楼街道持续做大做强蓝莓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小小蓝莓,越种越甜


  ▲张家楼街道建成蓝莓规模化全产业链基地。

  佳沃蓝莓成为新区知名品牌。
  □本报记者 周莹

  近年来,张家楼街道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产业,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着力做优服务、做强园区、做大基地、做实联农,建立“园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服务保障链、特色产业链、生产供应链、利益联结链“四链同构”,不断擦亮蓝莓产业金招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以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做强园区
  推动蓝莓全产业链发展
  为做好蓝莓产业“土特产”文章,张家楼街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发展、务工就业、生产托管、开办农家乐等举措,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生态旅游“赢现金”,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早在2002年,张家楼街道就引进蓝莓种植,逐步发展成农业主导产业。2012年,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市成立佳沃(青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同年落户张家楼街道,建成万亩蓝莓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基地,极大提高了张家楼街道蓝莓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程度。
  同时,张家楼街道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区),建设了院士工作站、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基因鉴定公共服务平台、黄岛蓝莓等优质产品基因库“四大平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区)建设了青岛国际种都种业联合实验室,引进了清原种业总部。截至目前,张家楼街道引进联想佳沃、慧海现代农业等龙头企业8家,建成千亩精品园7处,成立蓝莓专业合作社8家,蓝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了集蓝莓组培育苗、种植、产品研发和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做优服务
  组建蓝莓发展联合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张家楼街道设立蓝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蓝莓协会,组建蓝莓发展联合体,建立公益性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通过“云链”APP和“神农棚博士”APP,推行种苗培育统一、肥料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的发展模式。张家楼街道还搭建信息交流咨询平台,助力园区和农户解决蓝莓灰霉病、根腐病等生产技术难题30余项。通过发展蓝莓产业,每年带动1.1万名农民就近就业,人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的转变。
  张家楼街道还打造了以蓝莓为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佳沃蓝莓也成为具有辨识度的“名片产业”,入选“瑯琊榜”知名农产品品牌,亮相第七届西旅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
  张家楼街道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藏马、宝山等镇街共同发展蓝莓产业。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的蓝莓种植总面积9.3万亩,蓝莓年均总产量2.7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全区现有规模以上蓝莓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带动约6.8万农民从事蓝莓种植产业。

  做实联农
  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我早上六点就来摘蓝莓了,中间抽空接送孙子上下学,一天有100块钱的收入呢。”正在采摘蓝莓的工人王玉霞介绍道。进入9月,她天天来蓝莓园打工,如今已领了2000多元的工资。“是啊,摘蓝莓不费力,也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一旁的采摘工人张木兰接过话茬。二人有说有笑,说话间,腰间的采摘篮里已装满果实。
  除了能在基地务工“挣薪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村民郝鸿翔说:“我把一部分土地流转给蓝莓生产基地后,每年每亩土地流转费用就是1430元,每五年还能递增10%。”
  “蓝莓产业不仅是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更是阳光产业、黄金产业、富民产业。”张家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张家楼街道将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精准发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民群众。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