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让“新时尚”融入“新日常”

薛家岛街道新港山路社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热情


  居民带着孩子签署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
  □文/图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以来,薛家岛街道新港山路社区继续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双报到”党员参与站桶指导、开展“拉家常”式宣传活动和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推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共建洁净美丽家园。

  党员站桶当先锋
  垃圾分类更精准

  近日,记者来到新港山路社区看到,作为居民公认的“社区大花园”,这里环境优美、道路干净整洁。“社区党委将垃圾分类创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多次在双向任职、在职党员报到和社区议事协商会议上开展动员部署。”新港山路社区党委书记范偌为告诉记者,社区要求小区物业、楼长、志愿者突出“实”字精神,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组织动员“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参与站桶指导工作,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监督与分类纠正,让垃圾分类更精准。
  为在社区打造全方位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体系,近日,新港山路社区组织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社区党员大会。现场,范偌为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垃圾分类四分法,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党员们纷纷对提高生活垃圾自主分类准确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并主动申请作为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站桶指导,当好垃圾分类的传播者、践行者。

  “拉家常”式宣传
  垃圾分类接地气

  “我们升级改造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规范建设和改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全力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认同感。”范偌为表示,社区还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线上,通过“睦邻新港山”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使居民能随时随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工作进展情况。线下,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深入沿街店铺、居民家中,为大家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举办社区邻里节,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耐心解答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分类问题;将“定时定点”投放与积分制相结合,并以“积分+回馈”的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样“拉家常”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新港山路社区还有很多,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让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趣味活动进社区
  垃圾分类入人心

  近日,新港山路社区组织开展绿色市集活动。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有害”换“有爱”摊位。“居民们可以将家里的有害垃圾带来兑换一些生活日用品、绿植等。”范偌为说,这样的摊位设置着实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参与。
  新港山路社区立足实际,不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和“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除了开设绿色市集活动之外,还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垃圾分类趣味宣传活动等活动,通过设置“垃圾分类倡议书签署”“绿色长卷涂鸦”“自制环保购物袋”等富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小游戏,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小游戏很好玩,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够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希望社区能一直举办下去。”社区居民张玉平表示。
  下一步,薛家岛街道将充分运用好既有经验和工作路径,不断学习借鉴优秀做法,加强示范引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